2022/8/5

FB跳入2017/8/6的分享。

也跟大家分享。

xx

週四上瑜伽課做烏鴉式,溫柔的老師突然大喊「不要看別人,自己做自己的,看別人你都把自己的能量給人家了,怎麼上得去!」

突然想到能量說,就像是運動員反而有時後比賽會超出自己的實力,是因為所有人的關注力都在期望他成功,灌輸了他那樣的能量,於是他就超越既有表現的成功了。

然後最近身邊的朋友發生一些事,讓我感慨從商的無常。

到戶外就知道實力是一回事,有70%都看天,天要下雨山崩土石流,再強都沒有用,但是像是划獨木舟,幸運的那天風對了流對了,再弱的人也是會划到終點。

我們爸媽那代常常有企業家出來放話罵草莓族,但是其實他們都沒想過當年的成功或許只是風對了流對了,並不是他們的實力到位,我也覺得奇怪不做品牌,企業開始走下坡,讓韓國中國超前,他們怎麼不會覺得是自己能力有問題才挽不住狂瀾。

在中國相信很多台灣人都有同樣經歷,在台灣因為市場已經很不好了,會被磨得非常專業,只為了不要讓市場掉個5%,但是在中國這樣快速成長的市場,常常都會有「怎麼這樣做事也可以」的疑問。

上海是個非常功利的城市,來這裡的人就是為了賺錢,我倒覺得到了這裡讓我對很多事情變成看的很淡,因為人生就像是爬山,30%的努力,70%看天候。

以前會覺得實力和成果必須要對等,不對等心裡很難平衡,現在對天候的好壞慢慢覺得不重要,而是那30%我盡了多少努力。

還記得去爬馬來西亞聖山那次,正好遇到雨季,上坡穿著雨衣腳下整個是滑的,黃土滑,光滑的石頭表面更滑!這種狀況就是要從海拔1800爬到4025的坡度,超耗體力才爬得上去,第二天下山出太陽,路是乾的,但是體力已經被吃掉了,走得非常慢。

假設天候對調,會是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有在登山的人就會跟我說辛苦了,在平地走路的人因為連4025都沒概念,就會跟我說太弱了。

但是這趟旅程是我的,不論別人怎麼看,內心的轉變只有我自己懂,就像在上海反而對功名看的很淡是一樣的。

然後就是能量,專注於自己做的事就會得到運轉事物的能量,懂的人他同時在乎你做的事就會把能量送給你,然後事情就會變得很棒!

就像對於運動員,我們的專注會放在他會不會突破極限,而不是放在他個人成就上,因為個人成就這種東西太私人,是運動員自己追求的東西,但是看比賽心裡一直對運動員吶喊「你可以的」,多多少少是把我們個人的情感放在這件事上,似乎有種錯覺辦到的人是自己。

最近看到一個後生晚輩的銳變,內心就有這種感覺,儘管她只是個只有一年工作經驗的小毛頭,但是希望她好就像希望運動員好一樣的感覺,我知道她邁出的小小一步對我來說也是種激勵,也讓我覺得我來充滿希望,我也開始慢慢體會以前在職場上一些主管引領我的心情。這樣的能量互換是非常正向的!

有想到以前的老闆跟我說的話,她說「妳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妳,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衡量標準,也跟妳會有利益衝突,但是妳一定要讓人尊敬妳,就是把事做好。十年後妳討好的人會忘了妳,但是做個有格的人,十年後,就算是妳的敵人,還是會尊敬妳。」

我想,出來工作那麼多年,職位沒做多高,但是以前工作過的人,甚至當時不合的人,能夠讓我覺得被感謝,這件事讓我覺得心裡覺得很踏實。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