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有個70歲的法國老奶奶Nathalie George很火紅。
這個老奶奶出生在優渥的上流社會家庭,有著一凡風順的事業,住在巴黎16區的高級公寓,在好幾個精品品牌工作,還自己開了公司,客戶包括Dior,Cartier, Lancel這樣的大品牌。
順風順水的人生卻跌了個跤,她在五十歲的時候發現自己欠下巨額的稅款,丟掉她的公司和高級公寓,搬到只有兩坪,而且是公用廁所的閣樓公寓,所有的家當她只帶著走1/4的香奈爾衣服。
蝸居在這個小公寓18年,仍保有自己的優雅,每天把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美美的,然後替自己煮一頓美味的餐,小小的房間也井然有序,人家都叫她『六樓的奶奶』。
她說了一句話:『過著這樣的生活,既要務實,也要保留文明。』
她現在把債還清,把她這幾年的食譜記錄下來,那是她在閣樓的走廊上搭建的小廚房,只有一臺小冰箱,一個小烤箱,一個電磁爐所做出來的菜,她出了一本書,在法國爆紅,現在她還清債務,要搬去紐約。


對她的生活有興趣的可以看這部片:
無獨有偶,又看到這部youtube在介紹什麼叫做品味:
小時候家裡有個女性外省長輩,小時候在上海過著優渥的生活,戰亂時家破人亡,輾轉逃到香港,又逃到美國,在美國南加大拿到博士學位,在那個時候非常的罕見,但是放棄優渥的生活,跑回台灣工作,住在宿舍裡面,大多數的錢都捐出去,因為豐盛又失去過,也就學會不需要太多的金錢,而是做到分享,她透過教育改變生命,所以創立獎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
每次看到她,她有一絲不苟的頭髮,整潔乾淨的穿著,而樸素更能凸顯她的氣質。
我覺的她跟六樓老奶奶一樣,真正的富養是養出心靈層次的富足,就算物質條件改變,仍能優雅地過日子。
DNA3有條測試是:我的朋友都比我有錢。我沒過。但是要挖的時候我就笑了,因為我的朋友真的都比我有錢。
因為我爸媽都在大學教書,他們的朋友大多是生意人或是醫生,我們家經濟條件沒有他們那麼好。自己出社會,年輕有段時間狂跑趴,Channel, Dior, LV(還辦在中正紀念堂)及其他大牌子的秀和VIP派對等都因為陪朋友所以去過,讀書的時候同學也都很有錢,有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姪女,有印度TATA集團的後代,英國威廉王子在伊頓中學的同學,世界三大航運之一的繼承人,然後沒有車都要我載他去walmart的好朋友,是到去參加他的婚禮才知道他爸爸是某銀行退休總裁,連李嘉誠都坐輪椅來參加婚禮。到現在很多朋友都還是,只是把朋友拿出來說我認識誰誰誰,有點尷尬。眾前男友我就不說了(遠目)。
自己的感覺是那種貴氣不是在拿什麼包,開什麼車,而是一種溫和的態度和氣質,道德操守和自尊及尊重他人,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會知道豐盛是透過溫潤優雅的內心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空殼。
我自己在觀察一個人,是從一些細節看到這個人的『富』是否有底蘊,做得再漂亮的指甲去看她的指緣有沒有乾燥,腳有沒有死皮;穿著昂貴的衣服但是頭髮有沒有分岔,髮型是否合宜;穿著是否適合當下的活動;背著名牌包但是衣服有沒有線頭,有沒有車縫的皺褶,穿得很美,但是走路有沒有自信,去高級餐廳,但是會不會對服務生不禮貌,魔鬼都藏在這些細節當中,而優雅是從這些無數的細節當中堆砌出來的,外表的富則是用錢堆砌出來的,那不一樣。
差別在於,這一切你是做給自己看,還是做給別人看。
做給自己看,是用讓自己舒適的標準反映出一個人的中心思想,因此衣服是穿得舒適,買東西是因為品味,因為是出自於內心,每個小細節都很重要。
做給別人看,是要透過物件讓別人去肯定自己的價值,關注的焦點是別人對於『奢華』的關注點是什麼?自己真正內心需求反而不那麼重要,因此反而會花很多時間金錢照顧衣物,卻不願意好好照顧自己的頭髮指甲,會喜歡華服,卻不喜歡自己的身體。
我個人的原則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所有買的東西都是要能夠負擔的,而且是用得出是愉快的,不然可能釋放掉對於身份地位的焦慮,卻帶來財務的焦慮;釋放掉財務的焦慮,卻帶來人際關係的焦慮,對我來說,一個人只要焦慮,就失去優雅。而真正的優雅是一個人再破碎,也能很堅強;陷入再深的困境,依舊能看到希望。
我以前有個老闆是南部望族,曾經失敗又站起來過,她說過好幾次『贏要贏的優雅,輸要輸的優雅,而輸的優雅比較難。』這句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給各位慢慢體會。
我很喜歡這位法國老奶奶是她對生命的豁達和優雅,遇到事情不怨天尤人,而是面對,在每個情境之下都能用自己喜歡和想要的方式生活,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肯背負責任,在貧窮也懂得慷慨(她受不了樓下窮學生飲食不正常,常常做菜給他們吃。),我認為這是因為她的心靈是富足的,心靈的富足會反映在各方各面上,因為心靈擁有很多,才給的出去,也因為心靈擁有很多,所以不怕失去。這樣的人的人生,永遠有站起來的力量,這樣的心境和狀態也是我一直想追求的。
還有一個是她無懈可擊的品味,她能夠穿20年前的衣服不過時,可見她的眼光就是經典!而這種美感不是讀了幾本時尚雜誌就有的品味,來自於對於美的長期薰陶,包括對於藝術的鑑賞,以及真正能理解事情的本質。
具有匱乏感的人,能用金錢填滿整個衣櫃或是整個家,卻填滿不了匱乏的內心。透過內心的富足,去創造出富足的人生,不管口袋裡有多少錢,都會是最富的那個模樣。
婆婆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nathaliegeorge.lacuisinedu6eme/
照片是六樓奶奶年輕時候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我反而覺得老年後的她有種『懂了人生』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