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9

我對吃印度小吃Pani Puri有種莫名的狂熱,每次聽說哪邊有印度市集就會衝過去。後來發現花博那邊有個印度攤販有賣,有機會在那附近都會過去吃。後來乾脆自己開始做!開心!夏天就是該吃這種香料很多酸酸但是清爽的東西。這幾天就做一堆,連吃三天,喔耶!

有任前男友的朋友說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我其實對這種沒什麼信念,也不太會生氣但是也不認同,他要怎麼說就怎麼說啊,不會影響我拿的就是綠色的護照,我也不會就講一口京片子!倒是前男友花很多時間解釋台灣跟大陸的關係跟印度和孟加拉有點類似。

以前在大陸,也是常常對方會說「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就說「喔」。我不這樣認為,但也尊重他的觀點。雙方都改變不了的想法就不要去碰。這些朋友都是我手機壞掉,直接把iphone給我,或是我去北京出差,她會來回一小時只為了見我一面的真性情北方人。

有時候去想想是不是因為怕不被認同,所以別人的意見很重要,讓我們需要去捍衛,甚至需要強灌別人相信我所相信的,甚至不允許理性討論,要強壓進去。但是試著讓自己認同自己,知道別人的想法並不能改變的了我的什麼。

我出生胸口就流膿,現在都還有一個醫生劃開產生的疤,當時醫生無法解釋,只能說可能對疫苗過敏。有次冥想到我媽那邊的祖先,看到他們打到太魯閣裡面,滅了人家的村,然後我就是那個村裡的小孩,中箭身亡。造物主要說的是,你的仇人很可能是你的家人,我們會用不同面向或角度學習。沒有靈魂來報仇這件事,而是我們會用不同面向看同件事。

對我來說,我一直對「國家」的概念很薄弱,我會愛這塊土地,但是不覺得需要用「國家」去定義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背景本身就是很複雜的,要探討屬人還是屬地還是屬於某種文化類別就是很難去定義,80年代後甚至出現third culture kid,因為國際往來頻繁,很多孩子父母是不同國籍,或是在國外長大而不完全屬於某種特定文化的變得非常多。而我是定義上的台灣人,但是大多數的台灣人都覺得我不像台灣人!從小到大也常常因為不一樣被排擠。

就像蘇格拉底說的「我不是雅典人或希臘人,我是世界公民。」

記得有在敘述文化分層這本書說過,以前很多英國人出國殖民,在殖民地他們覺得自己是英國人,在國外住久,英國變化太大他們不知道,還活在40年前的英國文化當中,一旦返國,反而產生了很大的文化衝擊,不知道他們屬於哪裡。

文化本身就是個很複雜的東西。劃分的太細只是分裂彼此。

去試著找到彼此的相同點做出連結,欣賞彼此的差異,當作學習新的事物和觀點,透過這個方式拉高自己的見識和格局。

幫大家下載:

👉 我能從我周圍的人身上找到共同點創造親密感

👉 我能透過彼此的差異點拓展新的視野,而且享受差異帶來的趣味

👉 我已經學會放下仇恨,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事情更完整的面向

👉 我知道我們都是第五界的小孩,人類本是一家人的感覺是什麼感覺

👉 我知道我能夠愛我周圍的人就像我愛自己,就像造物主愛我們

👉 我是世界公民,而且為我努力促進世界和平感到榮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