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原創

以前在商品部,有個routine就是法務部會寄仿冒商品給我們確認,辨認真偽。遇過的案子全部都是仿冒品,我們的功能有點像是蓋章確認,讓法務部提告。
每次收到案件一群merchant都會圍著看,因為真的很有趣。像是Puma的尾巴比較短,我們說那是Jaquar來臥底的吧。或是商品編號用的是競品的編碼模式,就說想知道競品被仿幾件。(應該是他們被仿更多,所以仿冒商的編碼就沿用他的)
會想到這件事是看到Yeezy出了跟Gucci的聯名款。數年前,SP同事收到義烏那邊有仿Adidas Yeezy x Gucci的案件,因為太有趣了,照片在公司內部瘋傳。結果今年還真的出正版了!當年我們還說那個做工拙劣,蛇不知道會不會爬走。果真正版有改良,直接做成針織!
現在二次創作(Re-creation)討論的很多,前陣子看了覺得很有趣。是仿冒還是二次創作的依據就是,如果二創者的二創賣點是,也就是二創者的意見和想法很有吸引力,那就是二創。如果二創的觀點非常薄弱,創作品的注意力集中在原創的點子,那就是仿冒。
當然這還涉及原創點子的佔比出現在創作品的多少。像是有些名曲會不斷的被翻唱,吸引人的點在極大的反差之下,能不能唱出另外一種風格,像是Sheryl Crow當年翻唱Guns n Roses的Sweet Child O Mine,那就是Sheryl Crow的創作。那如果是一個餐廳駐唱的,去唱這首歌,極力的唱的跟Guns n Rosesㄧ樣,那就是仿的Guns n Roses了。
所以說Guns n Roses要不要去把所有翻唱的告一輪?其實不用。因為市場不同,傷害不到。
今天假設翻唱者唱到萬人演唱會叫做實力相同,翻唱者唱到30人餐廳,規模和目標完全不一樣,不會吃到自己的市場。
我自己後來有負責世界三大精品集團當中的一個集團當中的兩個牌子,負責把品牌帶入中國/台灣/東南亞市場,牌子一進中國就出現仿冒品,還流到台灣。
當時我的策略是先不要抓,跟品牌總部提報,但是不用太積極。
為什麼?因為以精品來說,走PR大過於走廣告,等於是要長期經營一個很小的族群創造出長期業績,養客人需要時間。走廣告會是灑出所有資訊,去算回收率,ROI很快可以創造出來,但因為商品價格非常高,購買族群已經是金字塔頂端,產生購買的機率會很低,ROI值很低。
市場分佈來說,有高價Innovator/中價Follower/低價Mass Market三塊,商品走高價的時候,低價市場碰不到也不讓他去碰,會一直打高價位市場,中價位市場會被高價位市場的決定帶著走,不特別針對這個族群做廣告,只要能夠讓他們“跟”得到就好,像是以產品線做區分。另外Follower需要浮誇的款式還有大logo,跟Innovator品味不一樣,可以從設計和品項做出切割。
舉例像是Innovator穿整套品牌訂製服,Follower穿不起,那就買一個品牌包也好,品牌不會想要讓Mass碰,因為這對品牌有傷害。但還沒有開始傷害到利益時,品牌不太會去打擊這塊,原因是影響市場太小,那個價位也吃不到自己的市場。開始在乎會是開始氾濫,以致於仿冒品比例大過於正貨銷售,開始往上吃Follower市場,那就要去阻止。
通常穿仿品的人是要穿出社會階級,不是要穿品質和做工。所以大部分logo都會特別大,或是品牌特徵非常明顯。
以剛進市場的品牌來說,會需要先打廣告,再打公關,但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之下,反而那些穿仿品的人穿著品牌大logo在Innovator出現的場域不斷出現,幫我先把這個logo打入Innovator的潛意識中。等到Innovator對這件商品有印象之後,再來抓,也開始大量做公關活動,可以替我省很多錢。
有次跟希塔同行聊到網站或是風格或是教材被抄怎麼辦?
其實就是不怎麼辦,謝謝他們幫忙打廣告,還有感謝他們對我們的創作致敬。今天不是把自己做成一線品牌,人家會想要抄你嗎?
就像有個朋友要買真皮沙發,有台灣沙發廠商會做,說可以仿跟義大利設計款一模一樣的,價格低很多,畢竟少了設計只有做工,價格當然低。廠商跟我朋友說,朋友家客廳太大,那沙發看起來會很小,可以從原設計加長10~30公分。
我朋友說不要,因為美感是經過拿捏計算的,拉長整個沙發比例都不對,會變得很可笑。
所以底蘊從哪裡來?底蘊從大腦來,是從經驗和從美感及知識的薰陶而來,成品只是大腦內容反映出來的實相。抄襲者抄得了表面,抄不了底蘊。反而看了一個仿的沙發,會引導著消費者想辦法找到正版原創。
在希塔來說,創造是推動宇宙的力量,宇宙會對所有的創造投射出對等的能量,而豐盛來自於創造。
就專注在自己,持續創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