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療癒

我腹肌跟大腿肌當中的肌腱出了很大的問題,以至於骨盆很深層的肌肉無法帶動腿部肌肉,也導致重量訓練一直卡關。

後來挖掘發現根本都不是我的議題,都是祖先很古老的信念,然後反而因為我沒有自帶那樣的信念,創傷就被壓在很深層的肌肉,平常不會感受到。我也不知道是福是禍,因為不會影響我,所以我沒太多女性議題,但是也是因為沒有影響我,就一直壓在很深的骨盆內,到現在才發現!

釋放掉祖先的信念,今天物理治療的時候,治療師放鬆我大腿上部還有下腹的肌肉驚人的快!但是她在折磨我的肉體的時候,我一直有信念浮出來!我就一邊轉換!

一個最令我覺得wtf的是核心缺乏力量,大腿不想往前,導致於肌腱出問題去迎合這樣的信念,居然來自於有個快樂的幼稚園時光,一進入小學就失去了被支持的力量,然後大腿就自然不想邁進,只想回到幼稚園。

回想那時候好像是小學三年級因為一些自己和大人的疏忽,導致於大腿上方肌腱出了一些問題。

還是一樣覺得當爸媽好難,自己在那邊掙扎,無意間影響了小孩,小孩子就在那邊創造出一堆奇奇怪怪的信念,人生過了一半,挖到這些信念還真覺得哭笑不得。

運動按摩教練認證

這週末跑去拿運動按摩教練認證。當初報名課程只是想知道當初我是怎麼受傷的,影響到運動表現,想要學會治癒。是上課第一天才知道這個不是只是上課,還包括資格認證,需要考學科和術科,考完可以拿到教練認證。練習的內容甚至深入到深層肌肉的按摩,像是梨形肌,臀小肌,胸小肌,甚至是髂腰肌這種在大肌群底下或藏在骨骼裡面的肌肉。

班上同學大多是運動員或是教練,因為我是自己去的,配到一個大媽,後來才知道大媽是芳療師,而且有追求完美的個性,每個肌群都執意要按到鬆,中間還會不斷指點我的按摩。很有趣的是我會背肌群,但是沒幫人按摩過,她有實務經驗,但是對肌群一頭霧水,我要一直當她的題詞。感覺很有趣,像是希塔造物主在安排學生對練,都是有原因的。

這堂課主要是focus在瑞典式按摩,有四大類,手法可以細分成20項,要循環四肢和軀幹,跟煎魚一樣,還有正面和背面。老師替職棒運動員按摩,現在才知道運動員比賽之前也要按摩,透過肌肉放鬆去放鬆比賽前緊張情緒,還有讓肌肉充血。按摩的速度也能刺激肌肉活躍。然後我知道怎麼按,但是對背名稱真的很有障礙。

昨天中午正好學到半腱肌和半膜肌,聽得好餓,一直想吃半筋半肉牛肉麵。然後這堂是比希塔課好睡的課欸,好幾次被芳療師同學按到我都開始進入半夢半醒狀態。🤣🤣🤣

今天終於考完了!等考試通知。

昨晚很多信念被勾起來,以前也是興趣,好奇去上課,結果考了壁球裁判執照(我打了很多年壁球也有跟教練學,然後跳過考教練,直接考裁判),西廚執照(對,我可以掛牌開餐廳),連肌內效認證都有,大概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麼是肌內效,就是貼紥的那個。之前也差點去考了TRX初級教練執照,幸好沒去。

心得就是起初只是興趣,結果居然一腳踏入專業,接下來就是要認證你是否真的專業。

我朋友說這個也沒甚麼,我心裡想那你就當一個只是有興趣的門外漢去考國家級考試看看,而且還要橫跨不同領域,包括體能,技巧,學科。然後像是廚師就隨便講一個,像是刀工,大小都要切一樣,速度要快還不要切到手,把馬鈴薯削成大小一樣的橄欖,之前每年都會請學生來我家吃火雞大餐,我都可以把一整隻火雞卸下來,卸到只剩骨架。

我發現會這樣走下去的原因居然是不知道怎麼面對失敗,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失敗,那就不能失敗。我居然跟東方不敗有同樣困擾!(自己說)但是有時候這種把事情做好的成功壓力帶來很大的焦慮,然後每次遇到這樣的焦慮,從小時候比賽,一直到讀書,還有後來考廚師那時候的感受就會一起來報到。

我明天接著要教內圈和完美體重,接著去七界當助教,中間個案也把我的時間塞滿了,確實好好休息比拿證照更重要。

昨天挖了一下沒考過會怎麼樣,我發現好像也不會怎麼樣。就像我廚師執照到現在都沒機會用到,考了之後我也不會變成一個很厲害的廚師。(倒是當時很強而且有實務經驗的同學沒過)

這樣想似乎就可以放鬆好好玩了!對我來說,自己心態調整到考到沒考到都沒關係,真的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還有昨晚講義怎麼背都背不起來,我把手冊做下載,下指令把昨天所有課程內容在睡夢中下載在我細胞當中(跟希塔課一樣),居然還真的有用,所有瑞典式按摩手法今天一早就全背起來了!

然後不要找我按摩,沒那個時間啦!但是找我上完美體重可以,把我十幾年在運動品牌、在高端健身房、還有長時間對運動和飲食的知識融入課程內容,養出開心愉悅的細胞,教大家如何輕鬆的創建完美體重。

完美體重(實)| 7/5(三) 12:30-18:30
完美體重(線)| 7/16(日) 12:30-18:30

實體課還剩三個名額,在我家上課,結束也歡迎留下來一起用晚餐呦。

以前的研究指出,肌肉的體積是脂肪的三倍大,現在修正是多了15%而已,不管怎麼樣,增加肌肉量很重要。因為就算體重一樣,整個人視覺上會縮小而且立體。

如果有給專業教練訓練過就知道教練不會看重量,而是看體脂比和肌肉量,再來就是看身體水份含量,確保沒有水腫的狀態。

主要原因是肌肉量達到一定的標準,代謝就會快,會積極朝著增肌發展,等到肌肉脂肪顧好,體重自然會調節到一個完美狀態,畢竟看起來瘦比體重輕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再來就是搭配飲食,蛋白質補充不夠,肌肉就無法修補,另外還要足夠的營養素維持身體機能。

以前我家很嚴格,我先生會規定家裡一餐要吃多少克的肉,多少克的花椰菜,家裡可以吃酪梨燕麥或是馬鈴薯,但是不吃飯或麵,尤其是麵。我先生定的家訓就是吃不能少不能餓,只能熱量變低,不然營養會不夠。現在他已經放棄我了,但是對自己還是很嚴格。

在運動更細的部分甚至要看身體肌肉分布和組成,像是爬山不能只鍛鍊腿,核心和背部肌肉也需要訓練,才不會產生代償而造成長期傷害。單邊的運動,像是壁球和高爾夫,慣用右手的人,通常上半身右邊和下半身左邊會比較發達,肌肉不平均除了容易運動傷害,還會影響到骨骼發展。運動訓練菜單變得很重要。

所以過去出國爬大山或探險,如果原先的運動是打球攀岩或是衝浪,會需要有三個月的訓練,調整身體肌肉組成。

甚至有時候適時補充熱量才有體力減重這是真的,像是爬山的時候,超過20分鐘的運動會開始燃燒脂肪,爬大山因為高海拔,熱量燃燒很驚人,但是熱量轉換成醣分的速度過慢,容易體力不支,反而要補充高熱量,讓脂肪能夠順利轉化。高熱量巧克力或是核果都是好的選擇,有次爬嘉明湖,到山上我先生突然掏出一罐skippy花生醬大家都開心的笑了,就用髒髒的手,挖著那罐花生醬吃完。

疫情之後不能上健身房團課或是爬山,在家運動開始會膩,身體慢慢習慣不運動的狀態。

這次回花蓮後開始恢復以前的節奏,很溫和的一週六天,一次只半小時,TRX跟HIIT和瑜伽交互練習。主要監控還是在肌肉量和身體含水量。(身體含水量太高可能是水喝得不夠,也可能是身體需要大量修復,就需要調整)一週那天沒運動是cheat day,藉著不忌口的大吃,去提高身體的代謝率。

之前為甚麼身體拒絕楓糖排毒,讓我痛苦到不行,造物主說了八百萬次去運動,很可能我過去的知識變成信念綁著我,想要改變方式就全身抵抗。能夠理解自己的身體這樣想,覺得也沒有錯,就順著他吧,每個人身體狀態都不一樣。

前幾天挖掉一個大信念之後,今天出門穿褲子發現褲子變垮褲,整個嚇到,發現體脂肌肉都有掉得很平均,但是體重居然掉兩公斤!第一件事是檢查自己的手臂和屁股有沒有下垂!我們的皮膚就是一個臭皮囊,像一件衣服,沒有肌肉撐著讓它立體,並且按照節奏減肥讓皮膚能夠順著調節,就會像是穿一件過大的衣服一樣鬆垮,而一鬆垮除非胖回來,也就無解了。

趕快下指令並趕快挖掘皮膚緊實的信念,然後最後強者我朋友造物主還是導向多運動這個結論!

一起運動吧!

花蓮的早餐

花蓮的早餐非常多樣化,我剛到台北讀書時,看到滿街的美而美,覺得台北人好可憐喔,就好比都是starbucks,沒有特色咖啡廳的感覺。

小時候花蓮早餐店有兩種,一種是外省人開的,一種是本省人開的,外省人早餐店就是自己磨的豆漿,餡餅,蛋餅,蔥油餅之類的早餐。一種是本省人開的,項目就包羅萬象,有米粉羹,蛋餅,煎餃餡餅,油飯,飲料選項也很多。不管是本省人還外省人開的,特點就是料都是早餐店自己做,不是外面批發工廠製品,所以都超好吃。

蛋餅有兩種,外省人的就是麵團揉的,很有彈性,本省人的是蛋餅漿,嫩嫩的,口感不太一樣,做得好的應該是皮脆內軟,超好吃!重點就是醬油一定是泡過蒜蓉的醬油,在台北吃蛋餅是甜甜的醬油膏,都會有矮額,這甚麼東西的感覺。

以前跟閨密喜歡週五開車下花蓮,週日早上六點開車回台北,就會在路上買一大堆傳統早餐,開車到清水斷崖時可以看日出,就這樣一路吃到台北,覺得好幸福。

以前每年都會出國度兩周長假,對我來說是跳出生活看自己,重新做調整的過程,這兩年搞得我很崩潰跟不能出國也很有關係,度過幾次假都沒多大效果,就藉著上IA三週的課程到花蓮獨居和調整。

好心弟弟花了大錢把我們小時候的家整修了一番,當作家人週末度假,或是朋友來可以落腳的地方。我就第一個住進來了。

我小時候是住在美崙,國中的時候搬到吉安,那感覺很奇妙,就年過四十的人,突然回到10歲的環境,也冥冥之中理解到造物主的安排,因為確實IA就是一個透過身體翻舊帳的課程,噗。我才住進來都還沒開始上課,很多過去的議題因為環境的能量,又重新浮現。在上課前我已經自己挖過一輪了。

從回到10歲的那個心境,也讓我重新檢視我的人生,到底這30年來,在我身上發生了甚麼事情?我成長了甚麼?有甚麼狀態是需要讓我回去10歲那個小女孩的心境?

朋友問我每天關在房子裡面不會無聊嗎?我說我進入到一個mind trip的狀態。因為教學,因為療癒,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讀書和學習,因為住在一個舊有能量的的房子裡,還帶著可愛的拉瑪狗狗,我肉身安在,心靈卻進入了一場大冒險。

回到正題,這陣子讓我最開心的早餐,分享一下。

魯豫早餐:這家平常是魯豫小喫,靠近亞士都飯店,我爸從小吃到大,我從從幼稚園吃到大,每次回花蓮還是要去吃,老闆是我爸高中同學的爸爸,後來兩個姊姊接手。特點是麵條都是自己揉的,小時候餐廳後面有位子,就夾在揉麵的房間旁邊,每次經過都會深吸兩口氣,去吸麵糰的香味。招牌是大滷麵片,就非常非常簡單的麵片湯。但手工的麵,麥子的味道很香,全家會點一些小菜配著吃。我成長過程的里程碑就是很小的時候是爸媽各從自己的麵分一碗給我跟我弟吃,第二個階段是我跟我弟合吃一碗麵,再大一點是自己吃一碗麵,每個階段都有被判定長大的驕傲過程。而且我很小就知道魯是山東,豫是河南呢!大家都是高中才知道!哈哈哈。

魯豫小吃在早上會是魯豫早餐,做的都是麵糰揉的北方麵食,蛋餅和蔥油餅很好吃,不需要再加醬油,本身有鹹,更能吃出麵糰的香味。

食號早午餐:再來是新發現的食號早午餐,就很傳統,我說本省人的早餐店。米粉羹有放柴魚粉吃得出來,湯很清淡,勾芡沒有那麼多。蛋餅超級好吃,就是粉漿,外面有點酥酥脆脆的那種!蛋餅好吃。花蓮大家都會排隊去吃廟口紅茶,那家我媽小時候在吃的,我們討論結果是那家其實特點就是營業時間很長,就方便而已,但事實上也沒有那麼特別,很多花蓮巷內小吃都可以打趴廟口紅茶啊。

楊媽媽米粉羹:這家米粉羹的特點是有放很多甜不辣,肉燥可以加錢加量,下單還可以多加烏醋,米粉羹就是要加很多烏醋和豆瓣醬和濃濃的湯頭才好吃啊!這家米粉羹就是我小時候吃的那個味道,濃郁,肉燥超多,還有很多的香菜!但是真的超飽足,勾芡也很多,所以食號的我早餐可以吃一碗米粉羹之外再吃一組蛋餅,但是楊媽媽我叫一碗大碗米粉羹,會從早上吃到中午才吃完。

最後是一個非常不相干的圖,是今年花蓮燈節的大老虎,那麼兇猛的老虎不能只有我看到!

希塔療癒|人體直觀IA Day 1&2

Day 1: 楓糖檸檬斷食

昨天早上深挖補完課已經下午四點半,匆忙到超市買檸檬,回家洗個澡準備上課。

已經預先複習過當日課程,蘇菲老師知識很淵博,整個好像在上高中生物課,那種好像聽得懂又好像聽不懂得感覺,哈。正在這樣想,造物主說,就享受這個過程吧,妳需要知道的是人體如何運作,運用在自己及個案的身上,沒有準備好我也不會要妳教這堂課。我也就放鬆下來,一放鬆,老師的課我就突然都懂了。(前面那個病毒如何攻擊人體,讓人成為免疫我真的不確定我是不是在聽中文,因為文字聽得懂,意思真的聽不太懂,哈哈。)

先說人體直觀,這堂當初在想要不要上,造物主說不要上,我教妳。很神奇地當時造物主帶我做的,還真的跟事後上過IA的人說的療癒方式一樣,所以有點賺到的感覺。後來是有仙姑去上Josh的課,我還在想要不要跟,造物主說不要,我後來才知道那個錢造物主要我留下去上導師課。接著造物主開了課表給我,蘇菲老師的IA就在裡面。所以就報名了。

排毒這件事是當對身體感知越來越高,知道我自己有很多毒素集中在海底輪,大多是過去在上海生活當中環境和食物污染來的,跟大地之母有了更好的連結,接著是聽到Kerry對之前胃癌末期學生說他身體如何為他效勞的訊息,然後是前陣子一直想起過去的事情,想到那時候身體協助我做人身生的體驗,覺得很感謝我的身體,很想為身體做一些甚麼,我想我能對他做最好的事情大概就是把體內累積的毒素排掉吧。我的目標是五天,如果還可以,就延長成十天,不強求。

為了要排毒,我這陣子飲食開始減量,但是昨晚因為想到會很久不能好好吃東西,決定那我要大吃,於是晚上吃了蚵嗲和炸花枝,一整個很滿足!

很可能早上才上了深度挖掘補課,班上三個同學全都突破自己,到了靈魂一個新的高度,我大概也被同學們了吧,IA互掃的時候同學掃我全都說掃到像是連結造物主的能量。還有一個超級可愛的同學,一直說她收訊不好,怕會讀錯,我問她讀了甚麼,她說她看到我,就收訊收到「仙姑」兩個字,我整個大笑。

測試信念我有兩項沒過,對挖的時候我收到的訊息跟對練同學不一樣,但是我就讓她挖。今天早上測,果然兩項都沒過,就再重挖一次。

我值得造物主的愛這題沒過我自己也是很訝異,一挖就挖到靈魂層,還帶到歷史層去看,結果是過去貪玩,沒有完成功課,很心虛。學到的是造物主早就知道這件事情會發生,每件事情當我們用自由意識做選擇,其實都有不同的道路到最後的結果,而我沒完成這項功課也是一個選擇,造物主早就會做相對應的安排。

另外一個我值得與合適的伴侶在一起也沒過,挖到是歷史層每天談戀愛又沒完成那次的靈魂功課,造物主給的訊息也是每件事都有學習的地方,我反而那次超前部署,提前修好伴侶議題,就不過是把功課前後對調而已。

執著在眼前的一件事,往往讓我們無法看到更大的圖像,而產生不必要的情緒或信念。

課本上說第一天會勾到很多信念,我沒甚麼感覺。睡覺醒來反而覺得被勾到很多正向的感覺,內心充滿著平靜和喜樂。也有可能是住在小時候長大的房子哩,這房子一直都是能量很棒的房子。

倒是回想起很多小時後還有年輕時候的事情,而且歷歷在目。

今天進入排毒第一天,我本身就是個水牛,對喝很多水沒有太大想法,喝鹽水也是咕嚕咕嚕沒有好喝難喝就都喝下去了,因為以前爬山有時候也是會喝鹽水。倒是上廁所原先想說只是個日常,沒想到場面非常雄偉壯觀。

下午開始頭很痛,還有我本身就有低血糖的問題,就又伴隨著昏,有點難受,想說就撐過去吧。

Day 2: 楓糖檸檬斷食(已KO)

楓糖檸檬斷食,昨天下午紀錄的時候還正常,晚上我頭痛到連七都上的不穩,接著痛到一直掉淚,然後就開始大吐了,不要跟我說大吐也是排毒,就檸檬太刺激,我孱弱的胃受不了就那麼簡單。

我躺在床上的時候拉瑪一直來聞我的頭,還要一直把她推開不要她去感受我的頭痛。

就決定我短短的楓糖檸檬斷食法就在24小時之後結束。哈哈哈哈哈哈。我相信大家都想看到我刻苦邁向靈魂蛻變的分享,因而受到啟發,但是並沒有,我下載了人生就是快樂輕鬆地從生活當中學習的信念。而且樂天的我,還想要去買鬆餅粉,把剩下的楓糖吃掉呢!

我跟造物主報備說,我想要體驗第三界的豐富人生,包含美食,所以就不斷食了,不過還是請造物主持續的帶領我照顧我的身體,造物主說,運動也是體驗第三界的豐富人生,要我去運動!

突然發現不用斷食,好多事情可以做,我家後面就是美崙山,這樣我每天可以帶拉瑪去爬山耶!甚至在花蓮縣政府前面那塊草地和網球場跑步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跟我身體說,真是抱歉,想要為你好還苦了你,我用你想要的方式幫你排毒吧!我會努力做到好的!

昨天上IA,到骨骼。骨骼真的是很有趣的器官!大概也跟運動相關,全身上下我最了解的就是骨骼跟肌肉,其實我對身體掃描不是很有信心,因為我是視覺型的人,身體掃描我看到器官,根本分不出健康和不健康的器官應該長怎樣,蘇菲老師說維安娜老師說直覺力最強的就是感知型的人,我還真有股淡淡的哀傷。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感知型的人雖然沒看到歷史層或靈魂層演大戲,但是真可說是希塔界的華佗呢!都直接抓病症的!

我後來感知都需要下指令在掃描時請造物主給我指導,就是看到哪個部位有問題我不知道的,請造物主跟我說,後來掃描人體都變成生物課,就是在看的時候,一邊有造物主的旁白說明。

就謝謝同學,在我掃同學的時候給我很正面的回饋,讓我知道我有沒有掃對,還一直給我鼓勵。掃描的時候我有掃到同學的臉撞過,因為這訊息很奇怪,還問了造物主好幾次,就還是有看到臉撞過癒合的狀態,也看到同學的右手腕曾經做了很大的癒合。結果同學說,確實她的臉以前撞過,連眉毛都長不出來,不知道原來有傷到骨頭,右手腕曾經骨折過。

因為上課是分部為上課,我每天上完課都會跟我上課的身體說謝謝,並承諾我會好好照顧他。

信念挖掘又挖到很神奇的信念,就是我對自己沒有同理心。還有我無法分辨自己的感覺和別人的感覺。

繼昨天不值得造物主的愛之後,挖掘到有這樣的信念太驚人了!身為一個希塔療癒師和導師,怎麼會抱持著這樣的信念?

然後又回到歷史層,看到我曾是中國古代的一支軍隊的小隊長,去攻打一個城池,全軍覆沒,只剩我活著,但是也身受重傷,肚子上還插著一把匕首,我死之前還一直砍敵軍,死一個算一個的一直砍,撐到最後一口氣才倒下。

對練的同學都問我妳幹嘛這樣?

對,我幹嘛這樣?真荒謬。

我看到每場戰爭都有個給皇帝的報告書,寫這場戰役自己死了多少,對方死多少,戰爭結果如何,還有報告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背負著某種榮譽感,覺得大家都很努力,我在死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對方死的人數,去彰顯團隊的榮譽。

對練同學問我這對我有甚麼好處?我發現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想的都是更大,必須要去完成的圖象,會是造物主,會是團體,而自己是完全抽離的。

但是從造物主,甚至當時皇帝的眼光去看,敵軍多死五個跟少死五個,跟上萬人的死傷比起來,根本是一個不會發現的數字啊!

所以同學幫我下載以造物主的角度看這件事,我就恍然大悟了。就像昨天挖掘的一樣,造物主在進行好幾件事情的時候,早已經預料到每個人自由意識做的決定都會導向不同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會是不斷變動和調整的,也就是說,造物主早有備案。

我問造物主,當時最高最好的狀態會是甚麼呢?造物主說,那輩子要我學到的就是榮譽感,而我在過程當中也已經學到,祂要我做的,就是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去感受其他靈魂最後的陪伴,祂會抽離我所有的痛苦,讓我知道我即將回家,去檢視我那一生,去體驗地球最後的美好,就這樣而已。

我也突然恍然大悟,有時候為了完成一項任務,我們忘了體驗這件事,而執著在這項任務會不會完成,這項任務在造物主的安排下終究是會完成的,不管我們的自由意識做了甚麼樣的決定,造物主給了我們自由意識,要讓我們做的,就是體驗。當我們不為自己同理,不去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只做到合一,就失去了這美好的體驗。

同時,我也理解到,無法分辨自己跟別人的感覺,這個「別人」是造物主,我看到祂的大圖象,無法感受到自己,一心只想完成造物主想要完成的事,忽略掉自己的肉身,還有自己是有極限的這件事。同時也忽略掉自己的體驗。

第一天蘇菲老師在講巴斯德和羅伯特,就說當時很多很偉大的體制改造者,他們帶來很多很新的觀念,他們知道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觀念,而是與造物主協作得到的資訊,他們的責任就是把這件事告訴天下,甚至最後被關到精神病院,而直到當人類智識發展到一個階段,這件事就會對人類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我聽到之後突然有了濃濃的哀傷,因為我知道那是甚麼樣的感覺。

我不敢說我是甚麼巴斯德那種偉人,為地球帶來多麼了不起的事物。但在歷史層的我,不斷挖到同樣的場景,會很堅持一個信仰或是理念,也不顧一切,不在乎成功或是失敗,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有沒有被知道,下場不是被帶去砍頭,就是坐40年的牢,或是被流放。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會不顧一切的去改變體制,在一個身體不斷重複這件事情,但是心裡很累卻停不下來的狀態,甚至會丟了一份工作,同時造成組織內部天翻地覆的改革,這不就不斷重複我的前世。

我問造物主,祢說,這些靈魂可以有不同的選擇,那這會是怎麼樣的選擇?

造物主說,這件事說了,沒人聽,那就放下,去過自己的人生,論文會在最關鍵的時間點,被一個關鍵的人發現,在人類已經準備好的時間點發佈,改變才會發生,就好比一個還在貧民窟為生存做掙扎的人,妳無法跟他討論大愛,因為他的時間點還沒到。

我說那這些靈魂活該倒楣要去做這件事啊?造物主說,他們具有比當時的人還要高的智慧,還有與神更好的連結,他們的降臨,本身的意念就會提高人類智識,有點像是蝴蝶效應,必須要有一隻蝴蝶願意震動牠的翅膀,接下來就是等待很久以後發生的氣旋。而蝴蝶需要做的,就是振動翅膀。

我問,那為什麼要那麼艱苦的學習?造物主說,因為這是他們的靈魂要求的,這是他們需要學習的智慧,靈魂重複轉世去帶領周圍的人這件事不可逆,當這件事情變成不可逆的時候,就必須要學習智慧面對。

我突然明白了,在接觸希塔前,我一直把造物主當我的老闆,對於共創這件事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接受,而這件事只是一個力量更高的存有說,嘿,有一件很棒的事情,妳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做?當我太依賴祂給的指引的時候,無形之中對祂的認知不再是平等的關係,自創了下對上的關係,對關係產生了誤解。

就像一件工作在公司花了八小時做完,就可以回家休息一樣,我們的任務結束,就體驗人生吧,何必把自己逼瘋?

當跟造物主合一時,也要感受自己的存在,造物主沒有肉體,不需要休息,不要太專注在高我和靈魂,以及與造物主的連結,要記得我們還有一個小我需要照顧,除了一直指責自己小我的不是,要他轉換信念,還要肯定小我的存在,正視小我的需求,讓三者能得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另外就是前天上三階,協助完成三位同學靈魂的重要揚升,接著就是上IA,掃瞄時同學說能量是超級高頻的能量。這件事我也去問了造物主。

造物主說,每個送來的個案和學生,都是我們內在議題的顯化。他們變成活生生的人走到我們的眼前,要我們去面對自己的議題。所以當替個案和學生解決靈魂的議題,也等於是觸碰到一個對自己超級深層的議題。合一的意義在於,這個世界就是妳,當妳如何對待這個世界,就是怎麼對待自己。

妳愛妳的個案,愛妳的學生,真心誠意去解決他們的議題,看他們蛻變,同時就是見證自己內在的蛻變。

我說要是選擇逃避不面對不解決呢?造物主說,那就是妳還沒準備好,妳會不再顯化這樣的實像,也不需要面對,會退回原來靈魂的高度,等待那個議題以其他方式呈現。

那就是維安娜說的,當妳在聊癒妳的個案,其實療癒的是自己。

有些話還真的是高深到必須要到同樣的高度才真正聽的懂到骨子裡呢!不然只是字面上,皮膚表層上的意義。

針對這陣子也有學生在詢問療癒師挖不乾淨,或是一些療癒糾紛上的問題。我也問了造物主,造物主說這一切都是學習,去當作這是為自己準備好的一個過程,當妳還沒準備好,遇上一個強悍的療癒師要直擊妳靈魂議題,妳也招架不住(笑),去接受這就是一個準備好的過程,也謝謝那些進入生命中的療癒師引領著妳的成長,讓妳變得更有智慧,更能感受到自己靈魂的存在,就去問造物主安排這件事情最高最好的原因和理由是甚麼?造物主說祂會很樂意跟妳說。

摘要是兩個被下載學習是輕鬆愉快的療癒導師的對話,哈哈哈。

希塔療癒與整骨

我戶外好朋友以前一起爬山攀岩獨木舟的,因為那時候攀岩大家常常受傷或是脫臼,他就跑去學整骨,結果發現居然有天賦,把大學副教授的工作辭了跑去當整骨師。


他是真的很厲害,就是之前提到那個整一個客人因為車禍傷到脊椎,拿拐杖進來整的客人整完聊天聊一聊,就這樣走出去的。


我跟我先生還一群朋友都找他,後來我家人跟我也常常進場維修。


這次是學完希塔之後第一次找他,上七整骨的感覺很奇妙,可能他抓著我的腳所以有讀到他想要做甚麼,不知道是自己看到還是透過他看到,總之就是整的時候閉上眼,可以看到骨骼和筋膜在動和扭轉。


第一次看到超驚訝的,跟他說原來整骨你是先把沾粘在骨頭上的筋膜先拉開,再把骨頭放到對的位置。還可以跟他討論右腿筋膜前面那塊黏得太緊,骨頭拉不開這種事。然後也才知道原來他也是用靈視力在工作。


這次是在朋友家整骨順便泡茶聊天,平常他是在江夏堂的內湖館當館長。


附上之前跟朋友划獨木舟的照片,我們沿著58公路從濁水溪靠近源頭的地方划了兩天一夜40公里到中游,中間就在河床上紮營。身體一堆沾黏真的是年輕時候玩太大來的。😅😅

我的書房

這就是我的書房。左前方的木頭櫃子是座古董檜木鏡櫃,我都不敢在FB market預付買東西,怕錢會被騙走,但是看到這張,整個被煞到,立馬下定之後,是隔週從台南運上來。我把這個櫃子當梳妝台。


我朋友都嚇我我會在鏡子裡看到老奶奶,或看到有丫鬟幫我梳頭。那個玻璃真的有點斑駁,就放了一塊波斯地毯,波斯地毯是當年去埃及買的,耗時近一年才織好,不同角度和燈光會出現不同顏色,而且放越久越有味道,有專家跟我說這個要放在地上踩,顏色會更漂亮,把萬把元的藝術品拿來踩,我實在有點障礙。(之前去歐洲的有錢人家或是皇宮,看到一整個房子的古董我都沒什麼感覺,倒是看到百坪大的波斯地毯,心裡會驚呼,哇塞,這戶人家真的很有錢!)好的地毯越踩越有味道,色澤會更漂亮,價格甚至會更貴,普通的地毯越踩越舊還會掉毛。
前幾天朋友來,我還炫耀了一下桌子,哈。她看到桌子第一個反應不是他好漂亮喔,而是說我覺得妳的保養品需要斷捨離。其實我用的保養品就那幾項,大多就愛牌spa ceylon的各種香味一系列都想要有,要不然就是朋友在代理,給朋友捧個場之後就沒再用。
桌子則是原來只有一張桌子,一張ikea的椅子,真的是因為疫情,長時間耗在桌子前面,桌子就不斷升級,陸先生自己也是買了一張有升降功能的工學桌。
桌子後面是開放式衣櫥,當初貪圖方便,我的活動範圍就在這區域,什麼丟,沒想到會在書桌前的時間那麼長,現在衣櫥就用一塊布遮起來。
書桌前是個小公園,每天光線不同,景色都會不一樣,常常盯著窗外看都會看到失神,忘了原來自己在做什麼。
這就是家中僅次於廚房,我最喜歡的小天地。

30分鐘上菜 – 迷迭香雞排/地瓜葉/地瓜泥

我希望能夠做到的就是用最少的鍋子,最短的時間做出一餐。

那天逛聖德斯科,發現有賣許多處理好的有機調味雞肉,實在很方便,想要省錢自己做的,也可以自己處理雞腿肉排喔。

材料:

  1. 去骨雞腿肉:一片
  2. 地瓜葉:超市包裝的半包
  3. 地瓜:一條
  4. 大蒜
  5. 牛奶
  6. 肉桂粉
  7. 奶油
  8. 鹽及白胡椒
  9. 白酒

作法:

  1. 去骨雞腿肉:先在腿肉上劃幾刀,但是不要切斷讓接觸面變大,比較容易熟,也比較容易醃入味,再用鹽,白胡椒,迷迭香,白酒醃製,儘量不要讓迷迭香碰到雞皮(能前一晚醃更入味,沒有白酒可以用米酒)
  2. 用有深度的平底鍋燒一鍋水
  3. 地瓜洗淨去皮及切小塊,放大同電鍋蒸熟
  4. 地瓜葉洗淨切段,大蒜切末
  5. 水開了之後把地瓜葉丟進去燙軟,如果梗比較硬的地瓜葉,可以先丟梗,煮30秒後才丟葉的部分
  6. 地瓜葉撈起,平底深鍋瀝乾
  7. 在乾的平底深鍋內用中火放一小塊約5g的奶油(需要能夠覆蓋地瓜葉的量),炒香大蒜,大蒜不要炒到上色
  8. 加入地瓜葉拌炒至變軟後裝盤
  9. 鍋子沖乾淨之後回爐子,開大火將餘水蒸發
  10. 等鍋子夠熱的時候,不需要加油,雞皮朝下的將雞腿肉放入鍋子,醃汁留著
  11. 等到雞皮的油被逼出來之後,雞皮表面有點焦脆,雞腿肉翻面,將剛剛白酒醃汁倒入鍋子,開中小火,蓋蓋子
  12. 將蒸好的地瓜取出,加入些許奶油,少許牛奶(如果不喜歡牛奶,可以加水),加入肉桂粉,白胡椒,鹽,以食物處理機做成泥。如果沒有食物處理機,也可以用肉鎚頂端把地瓜壓成泥
  13. 檢查雞腿肉熟了沒,可直接把最厚的一段用鏟子戳開,看裡面的肉是不是全熟了,熟了之後就可以上盤
  14. 鍋子用水沖乾淨之後擦乾,開小火,將地瓜泥倒入攪拌,這個功用是殺菌和收水,攪拌好到自己想要的綿密度就可以上桌

地瓜葉可替換成任何的綠色蔬菜,法式料理最常用的是菠菜。先煮再或奶油可減少油的使用量,口感又比清燙得好。(別忘了清燙加的醬料也是有熱量)

雞腿肉本身就有油質,煎雞皮的時候還會再把油逼出來一次,不需要另外加油,因為有醃過酒,所以肉不會柴。通常吃健康餐的都會使用雞胸肉,但是雞胸肉容易柴,就還要另外加橄欖油。

醃雞腿肉時如果皮的那面沾到迷迭香,迷迭香容易燒焦,完成品容易有黑黑的點,不是很好看。

地瓜泥是以鮮奶取代鮮奶油,如果不吃乳製品,也可省略,加重肉桂粉或是奶油的量即可。另,地瓜泥也可替換成馬鈴薯,但是地瓜泥的營養價值比較高,也建議選較小顆的地瓜,澱粉含量較少,營養素較高。

30分鐘上菜 – 台式雞肉燉飯

買了kitchenaid的食物調理機真的更上一層樓,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切菜。

為了讓自己能煮菜更有效率,目標就是縮短做菜時間,營養也要均衡。今天吃的是非常台式的risotto,也是30分鐘內可上菜。

材料有:

雞胸肉 400g

洋蔥 1/4顆

西洋芹一株

蘿蔔小條的半條

香菇半盒

青豆一把

米一杯

高湯半杯

步驟:

  1. 白米泡水。
  2. 雞胸肉切丁,醃鹽,白胡椒,米酒。(也可使用白酒,不過因為剩下白酒都會被我喝掉,就都改用米酒)
  3. 蔬菜除了青豆全部切末。
  4. 米一杯,泡水。
  5. 用一匙橄欖油將洋蔥炒出香味,不要到上色的程度
  6. 加入雞胸肉繼續炒,炒到雞肉表面熟
  7. 其他蔬菜全丟下去一起拌炒,炒出香味即可
  8. 米丟下去一起炒,攪拌均勻
  9. 加入半杯高湯,一杯水,滾到開後轉小火。因為蔬菜也會出水,不需要一口氣加太多。
  10. 10分鐘後悶到收汁,看米熟了沒,沒熟就再加 一點水攪拌,不要加太多。

然後就完成了。


  1. 看了有關代謝的書才知道煮菜泡米一定要用過濾水,生水會讓肝臟花很多時間去消耗氯和其他有毒物質,降低排毒及燃脂效率。
  2. 米飯記得攪拌以免沾鍋。
  3. 最好使用有機食材。

老宅裝修:選材、施工及完成

我們家走簡約風,大多數的人會以為簡約風因為省掉很多複雜的元素,會比較省,但是其實材質會變得需要更講究,造價比一般裝潢來得高。

舉例來說,一般的門可以使用壓克力或木板貼皮,鐵門就是真材實料的鐵,而且需要訂做。不鏽鋼的材質本身就比較貴,製作難度也比較高,大多數使用在流理檯面,但若使用在整個流理臺,價格就會飆高,或是牆面做木工或是木作,可以把壁面瑕疵包起來,我們完全不包,就需要找比較好的泥作師傅做補土,甚至牆面的弧度都會變得講究。或是桌椅,跟整體設計造型搭,就可以用貼皮,要走簡約風,勢必只能買原木的桌椅。雖說本來就知道這些事情,但是收到報價單我們還是有嚇一跳,只能從細節開始省。

這棟房子吸引我的地方是有個天井,各層樓為了增加使用面積,就協商把每戶天井封起來,當初買房的時候我們很單純的就想要恢復天井當作陽光房,在裡面種熱帶植物,從客廳看就像蘇州庭園窗景的概念,在浴室出來就像東南亞酒店那種半戶外的浴室,先是去跟鄰居溝通我們想要恢復天井的事,結果大家都反對,說是之前施工不當,我們這戶前屋主不知怎麼搞的,水是漏到隔壁和樓下,把隔壁的檜木和式房整個都破壞掉。

屋頂看天井
客廳看天井
我喜歡蘇州園林窗景的概念

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家天井的屋頂,當初漏水前屋主不管,是這棟樓住戶集資整修的,為了避免弄不愉快,我們就決定先不要動天井,當作客房或是儲藏室。

接著就是確認建材。

我跟陸先生一直很想要盤多磨地板,完全沒考量過其他材質,盤多磨的地板估了之後,不含設計費和運吊費,一坪議價後是一萬四,鋪滿全室含施工抽成就破60萬了。設計師幫忙找到類盤多磨,一坪價格可以掉到一萬,看過一些畫廊的實體圖片,覺得還ok就改用類盤多磨,差別在於類盤多磨比較沒有rustic的感覺,另外似乎硬度也沒那麼高。

盤多磨是什麼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別人寫的文章:https://www.courcasa.com/p/WKvk

設計師先打了樣給我們選,我們選的是比較偏淺的灰色。

不同的樣可選
我們選的樣在房子裡面再做一次比對,避免色差

因為顏色這都是手工調的,不能保證100%完全一樣。盤多磨會需要鋪好幾層,施工期間不能有一點灰塵,因此施作是在窗戶完成之後,把窗戶全部關上,除了師傅不能進入,等了七天之後入場,地板還是需要鋪透明塑膠布,避免留下痕跡。

這是剛施做完的樣子,現在顏色比當時淺
和牆面的對比就是我想要的顏色

施工也會非常講究,像是施工時工人赤腳走過去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乾了之後就看到腳印,如果打磨,那一塊的紋路就會明顯看起來不一樣,找好的施工團隊很重要。

也很妙的,這期間會看到盤多磨的變化,先是光滑的表面,慢慢會出現顏色深淺的痕跡,地面也會開始出現毛孔,每個階段來看都不太ㄧ樣,最後變成現在的樣子。

盤多磨有個特性,就是他跟石頭一樣會吸放熱能,晚上冷的時候會吸冷氣,早上太陽出來,房間是熱的,但是地板還是冰冰涼涼的。

今年寒流冷到六度,起先我們是沒有用暖氣的,冷就算了,地板的冰會冰到骨頭裡面去!趕快殺去燦坤買了一個10個葉片的暖氣,四十坪的空間,發現只需要一台暖氣,靠著盤多磨的特性,如果暖氣一直開著,加上風扇把空氣打到四週,房間能夠一直維持21度的氣溫。另外我們也局部鋪上地毯,就解決冬天太冷的問題。

油漆這部分比較有趣,我要的顏色是白色偏灰,設計師一直說灰色在居家說會太冷,大部分的人都用百合白(比較偏黃偏暖),偏灰冷色系比較會運用在公共空間,我就非常堅持我家就是要冷調,因為我之後的軟裝會用許多暖色元素,燈也會用黃燈,冷色系對我來說反而有安定的效果。(就像畫廊)

最後我看他也放棄,就叫我自己去Dulux得利油漆的直營店選色。

我到公館那家,厚厚一本上千種顏色就是找不到我滿意的!白灰色階色卡其實不少,但是就是沒有我喜歡的顏色,都太偏灰,白就太死白(對顏色的堅持也算是我的職業病吧),僵持不下的時候,店員突然掏出一張色卡,我看了色卡一眼,大驚,就確定那是我要的!

店員掏出的神秘色卡

店員說這顏色不在目錄上,是Dulux特地為IKEA showroom配出來的色,沒有色號,很多直營店都不知道有這色,但是在Dulux的系統當中有,如果要的話需要去直營店請他們從系統當中搜尋。於是我家牆壁的顏色就全世界住宅唯一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的零售店都會使用白光,因為光的顏色不同容易讓物體產生色差,像如果消費者買紅色衣服,搭配黃光,看起來顏色會偏橘,等到消費者拿回家之後覺得有色差,就會拿來退。再來就是小面積的顏色跟大面積顏色在使用上差很多,小面積亮麗搶眼的看起來很ok,但是漆到牆上大面積就很有壓迫感!或是小面積因為燈照充足,是一種色,大面積因為比較昏暗,色階又會不一樣。

如果房子要有同樣的調性,我還是覺得走在白灰當中是最保險,就算產生色差,也只有明暗的差別。照上黃光,也不會產生奇怪的顏色。

白天顯得寂寥
晚上打上黃光就顯得溫馨

另外在Dulux門市的時候,店員有提到,Dulux價格會比較高,但是施工後品質會比較好,油漆師傅也無法偷工減料,一定會需要塗兩層才上得了色,我自己的感覺Dulux的顏色真的比較透,比較飽和,不是浮在上面的一個顏色的感覺。(好難形容)

我們家比較特別的是廚房流理台,我看設計師都快被我們整死了。

通常在家用廚房的是我,但是陸先生就非常堅持要不鏽鋼流理台,大部分的設計師對不鏽鋼流理台沒什麼經驗,他們也是要從頭做功課。

不鏽鋼流理台大多是義大利跟法國品牌,隨便一個L形就要三百萬,多都用在豪宅,國內品牌就是達榮,但是也不便宜。

Fadior一個中島一個一字台要60萬
但是那個質感真的是沒話說

最後比較了各個品牌的品質和價格,我們選了Fadior。盤多磨和不鏽鋼流理台增加的預算我們就從其他地方砍,像是原先浴室想使用的西班牙手燒磚,改成台製地鐵磚,或是天井的房間不裝門窗,頂樓和頂樓的儲藏室就做防水,先不整理。

因為台面是一體成型,設計師跟Fadior溝通之後,發現L型進不了我家,只能做一字型的,這樣也好,我們省錢。製作也非常費工,先是請法國工程師來丈量,把尺寸送到法國製圖之後,再送到廣東製造,接著運到台灣。

另外在檯面上,原先我們有規劃洗碗機,檯面本身就會比較高,但是還是有算過,主要是之前房子的流理台太低,常在廚房罰站的我,不是脖子酸就是背會酸,所以非常在意。我的身高是166cm,陸先生是178cm,有按照適合我們的身高去歸算流理台的高度(浴室洗手台亦是)。

高度計算參考:https://kknews.cc/zh-tw/home/bq3opl9.html

現場丈量
施工
剛安裝的時候我都快尖叫了!金屬表面好美!
配上黃光又是不同的美
做工很細緻,洗手槽跟檯面是一體成型,不是用矽膠接縫,手工打造的邊,看了非常療癒!

看到成品的時候真的體會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因為陸先生是做音樂的,有一半的工作會在家做,家裡的抗噪功能要好,靠大馬路的窗是用鵝牌的隔音窗,實在也不便宜,一扇大約三公尺寬,就要十幾萬,其它窗戶是大和賞,大約兩萬可以搞定。當下覺得很貴,事後不後悔,因為開窗和關窗的隔音效果真的差很多!萬華常常有廟會,上次青山祭幾乎整個萬華居民都在抗議,我們家前面是土地公廟,幾乎所有的神民去青山宮都會來我家前面的土地公廟拜碼頭,三場遊行兩場經過我家前面,我們生活沒受到太大影響。窗戶都用白色的,當初設計師建議黑色比較搭工業風,也比較不會髒,我想要白色,最後做出來覺得白色真的比較適合,主要是整體看起來輕盈許多。

門我很愛黑色鐵門,所以室內所有的鐵門都是用這當模板請人做的。

工業風鐵門

當初報價真的非常貴,一扇最基本的都要五萬,我在蝦皮找到南部有專門做這種門的廠家,可以用不到兩萬的價格做。(軌道門就比較貴)玻璃則是用長虹玻璃。

浴室淋浴隔間
浴室門,因為角度的關係,在如廁或洗澡看不到,如果在洗手台,只看到有個會動的object,不會看到人
房間門,上面是用滑輪的

燈具我希望用最樸實的造型,能夠做主軸貫穿全室,所以廚房,餐廳,立燈和桌燈都是使用IKEA的HEKTAR系列

Hektar全系列
Hektar全系列

廚房和餐廳,我說要用吊燈集中在流理台及餐桌,設計師也是覺得不太妥,說會太暗。但其實在廚房大多是在流理台工作,反而是光線角度不對(台灣大部分光線都是從背後來,不是流理台上方),工作起來很不方便。

餐廳在國外大多也是聚焦在餐桌,而不是餐桌以外的地方,我們家主要是家裡有客人,其實大多都是在餐桌吃東西喝酒聊天,真正會坐在客廳聊天的反而很少,光線聚焦在桌上會把焦點放在餐桌上,其他地方較暗,會創造出舒適感。

而房子其他地方用的是投射燈,將光線聚焦在畫作或是植物上,其他地方是暗的,晚上比較放鬆。

廚房的燈是中的,餐廳的是最大的
投射燈效果
投射燈效果
投射燈效果
投射燈效果

投射燈還有個好處,都可以拆掉或加燈,能夠隨著不同的陳列和變化,增加和減少光度。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我會覺得投射燈不要靠牆那麼近,打在牆面上的效果會好一些。

另外一個覺得很值得投資的是頂扇。

客廳頂扇

我們在客廳跟房間都各裝一個,效果比立扇好很多,尤其裝在冷氣前面,能很快把冷氣打到各個角落,那天氣溫是28度,可以在15分鐘內降到25度,體感溫度大約21度,因為風扇出來的風是冷的。

平常我們就用最低速讓房子空氣能夠流動,不要悶悶的,冬天開暖氣也可以讓房子暖的比較平均,不會特定暖在一個位置。大部分的人都買遙控式的,但是家裏常常有人亂放東西,連一把剪刀都找不到的狀況,我們是做牆面的開關,避免遺失。

原先報價是一萬五,我在蝦皮找到台製的,一台不到四千。朋友來都說看到那頂扇好像回到她紐約住的現代公寓。

再來就是遮光簾,我們家對外窗就有七扇,除了廚房對陽台之外,每扇窗戶都介於2.5~3.5公尺寬,當初蜂巢簾設計師報價要18萬!

我朋友正好家裡也在裝潢,就推薦了我她在淘寶的店家,真的省很多!六扇窗加運費不到台幣10,000。再請人來安裝是一面窗簾300。

Aldomo
50%遮光蜂巢簾的效果
這完全沒修圖,日光透過蜂巢簾,白天拍照有自帶濾鏡的效果
晚上看也是覺得很乾淨清爽(請原諒我家很亂)

使用白的遮光簾也是不被設計師建議,說這樣以後可能會變黃,但是整體來說跟白色的牆面就是很搭!反正也不貴,真的變黃了,到時候又有新的科技技術,我又能換更好的了!

我朋友買的時候有送語音裝置,只要對著窗戶說關窗開窗就能全自動開關。陸先生一直說這會有隱私問題,說不定會被偷錄音(這會不會居安思危過了頭啊!)於是我們是房間和工作室做拉簾的,其他空間是手推的。

如果要做,我會建議就做遮光和半遮光,拉簾或是全自動都好,手推的品質不是很好,會容易卡住。

但是整體品質來說,我是滿意的。

這次裝潢也是歷經波折,先是樓頂施作,把防水層打掉之後,突如其來的下了三天豪大雨,還滲到隔壁和樓下的鄰居家,需要替他們處理。

後來是防水層出問題,我們都搬進來了,房子天花板居然漏水,幸虧陸先生的設備還沒進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再來是冷氣廠商冷氣管線沒裝好,導致下雨水都從管線滲進房子。只能安慰自己遇水則發。

冷氣安裝之後,看保證書,發現規格跟報價單上的也對不起來,downgrade非常多!整體報價比我們當初自己詢價的,不含設計費就貴超過三萬。重點是一間八坪的房間,居然只裝五坪的冷氣,而且那個房間是整間唯一有西曬的房間。我朋友提醒我要儘速解決,否則冷氣壞掉,冷氣品牌不負責保固。

陽台也出現積水問題。不過問題都有一一解決,設計師和建築師也很有誠意,目前住起來就沒什麼大礙。設計師和建築師也每隔一天都會來看施作狀態,提供施工日誌,對細節也很重視,這點讓我們很安心。

要非常感謝這次施工團隊設計師和包工幫我們排的都是豪宅等級的,做工非常細緻,除了每條線都會用水平儀去拉之外,磚塊泥做和磁磚,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把我們家當皇宮蓋。

我有點視覺強迫症,無法接受不協調或草率的做工,常常不管是在公廁或是旅館蹲馬桶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盯著那排/塊特別突出的磁磚,心裡想,當初貼磁磚的工人,到底在想什麼?

設計師在繪圖的時候,有把每塊磁磚該有的位置都畫出來,也很神奇的,師傅貼出來的磁磚跟圖片絲毫不差。

縫收得很乾淨一致
左邊跟右邊的磁磚是能夠連續的
這是網路抓的圖,很明顯磁磚兩面牆是由左貼到右,柱子最後貼,然後就亂貼,再豪華的裝潢也會敗在這小小的點上
中線對到直得沒話說
這牆糊得太漂亮了!很完整的直角,沒有毛細孔
西班牙花磚也是貼得好漂亮!地鐵磚是從屋頂鋪下來的,到最底層可以看到洩水坡的角度,工整到沒話說
窗台的直角好美

這就是我家!靠有視覺強迫症的屋主和視覺強迫症的建築師/設計師完成的。中間有不少爭執,謝謝設計師能夠退讓,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完成。

老宅裝修:設計

我自己覺得這塊是整個裝修最有趣的一部分。不過一剛開始有些小失誤,導致來來回回多花了一點時間。

先說說我對房子的想法,我覺得現在的房子看來大多大同小異,是因為主人比較被動,因為再規劃前沒什麼想法,或就跟流行,會說了一個概念給設計師,設計師就去找屋主「可能」會比較喜歡的樣式做提案,最後屋主就是ABCD選項裡面選一個。

但是房子應該要反映出主人的個性,才會住得舒適,而一個人個性怎麼來?就是從過去生活點點滴滴累積而來,這也應該是創造出你家跟別人家有什麼不同的主要因素。

我也算是住過或看過不同類型的房子了,如果要從我的過去看,我喜歡過去原生家庭乾淨簡單的擺飾,我媽很喜歡藝術品和文物,小時候我家還算窮,窮得只剩美感,但是我媽會去撿人家丟掉的傢俱,或是從美術雜誌上撕下她喜歡的圖片錶匡做裝飾,所以小時候,我家有路邊撿來的70年代造型沙發,搭配古早原木藏寶箱當咖啡桌,砍斷腿變矮的神明桌當茶几,然後牆上掛著高更的畫,古早水泥磁磚的浴缸(對,浴缸!)放在庭院裡面養魚和種蓮花,這種種加起來卻一點也不違和,非常有波希米亞風。

後來家裡的房子,前屋主跟日本人做木材生意,家裡就是走非常日式乾淨簡單的風格,我跟我弟以前分開的房間都是日式木板房,跟小叮噹裡面的大雄ㄧ樣有個放棉被的櫥櫃,除此之外,房間只有一張桌子,一個書櫃,和鋪在地板上的床,其實就是現在流行的侘寂風wabi-sabi。(侘寂風wabi-sabi最近是因為kenye west設計他家而開始流行起來)

kenye west家
kenye west家

kenye west家
kenye west家
kenye west家

再來我喜歡斯里蘭卡的建築風格。斯里蘭卡出了個建築大師叫Geoffrey Bawa,這人還滿有趣的是他本來是個律師,因為要設計自己的房子找不到滿意的建築師,於是他就跑去英國學建築,回斯里蘭卡蓋了房子之後獨具風格,變成tropical modernism(熱帶現代主義)風格的始祖,這風格採用許多原始建材,大量使用黑色白色或是簡單的色彩,室內室外沒有明顯的區隔,房子是用功能做隔間,而不是用牆。

這樣的風格深深影響許許多多在他之後的設計師,我們看到所有東南亞五星級度假飯店的風格,都是受到他影響而發展出來的,而Bawa也被尊稱為熱帶現代主義之父。居住可倫坡的時候,我常去他設計的Gallary Cafe吃飯和去Bentota Beach Hotel度週末。

Gallery Cafe
Bawa的家
bawa的家
bawa的家

我也很喜歡斯里蘭卡有殖民風格的建築,就是瓦房,黃牆紅磚地。

Hospital Street Colombo
colombo dutch hospital

不管是藝術還是建築,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是現代主義,因為常逛博物館,就喜歡博物館那種簡單乾淨的風格,尤其是古根漢博物館的設計,採光良好,白牆灰地。

古根漢博物館的圖片: 查看古根漢博物館的照片和圖片
可能是一或多人的圖像

我跟陸先生也都喜歡工業風那種不造作的感覺。

Loft Industrial style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 not only for offices but also for homes. Photo: Savills
https://www.ejinsight.com/eji/article/id/1554833/20170502-industrial-style-gives-modern-home-a-sophisticated-edge
Industrial interior style: rough, open & bright
https://www.naintrading.co.uk/blog/Industrial-interior-style-b-43.html

好了,講到這裡,會發現看似完全不同的風格,其實都有共同點。

侘寂風走的是現代極簡風格,尊重環境的不完美,以減少擺設來提升心靈能量。

現代熱帶風格走的是使用原始素材,善用光線和環境的優勢,做出不同風格的融合,這又跟我媽的混搭風很像。

現代工業風走的會是讓建築恢復最原始的面貌,使用大量鐵件和木件及玻璃,以及外露的管線。

總結來說,我們需要的就是:尊重房子本身的樣子,走乾淨極簡風格,強調光線以及室內外的無區別空間,使用單一材料,然後再用那些風格細節當作枝葉做出融合。

為什麼找設計師很難的原因就在這裡,我們需要的設計師不能只是拿著圖照抄,本身對建築的素養要很夠,而且要能夠抓到每種風格的精神,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

我之前看的設計師,就只會兩種,無印風和工業風,無印風就是把無印良品的目錄搬到家裡,工業風就是在家弄裝很多水管和外露管線,把房子弄的暗暗的,問題是那些設計師要做的是工業風loft概念還是地下室倉庫啊?跟他們說各種派別和精神的差別他們大概也聽不懂,沒看過。

最初我們跟我們的設計師溝通的時候,也許是我沒講清楚,只說我要極簡跟工業風跟斯里蘭卡現代建築風格,他們可能認為我是大多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屋主,因為對大部分的建築師和設計師來說,這三個是完全不同的風格。所以設計出來的風格是這樣,就是熱帶現代風格,加上一些工業風元素作裝飾:

未提供相片說明。
YIYIn Arch/蕭怡茵建築師事務所
未提供相片說明。
YIYIn Arch/蕭怡茵建築師事務所
未提供相片說明。
YIYIn Arch/蕭怡茵建築師事務所
未提供相片說明。
YIYIn Arch/蕭怡茵建築師事務所
未提供相片說明。
YIYIn Arch/蕭怡茵建築師事務所
未提供相片說明。
YIYIn Arch/蕭怡茵建築師事務所

真的是超美的啊!根本就是東南亞高級度假村的總統套房!坦白說我都心動了!但是理智一回來,我必須告訴自己,這跟原先想要的有點距離,必須還原。

後來我有把細節再溝通一次,有再出一次圖,但是跟理想中的還是有段差距,所以我就出brief了。

這層樓我在看到之後其實心中就已經有圖像他應該會長什麼樣,甚至到燈或門的細節我自己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為什麼會出brief呢?其實這跟我的工作也有關係。

我的工作之前都是替大品牌鞋衣配件做市場規劃,基本上就是去「算」出市場上需要什麼,跟總部溝通,說我的市場需要的是什麼,需不需要改設計方向,制訂產品策略要如何跟消費者、通路、行銷溝通,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市場,所以彙報的層級就很高,如果總部覺得經濟效益不夠,我就要開規格給local team的設計師和PM做。基本上做這種brief對我來說還滿簡單的。但是建築師應該會傻眼,怎麼會有業主提案給設計師這種事情發生。

把色票和材質列出來
不要木作,我要讓房子恢復他原本的樣子
天井的設計,想要做一個是溫室感的花園,同時也可以利用煙囪效應散熱

原先天井是這棟房子吸引我們的地方,各層樓是把天井封起來變一個和式房,我想要恢復他。

我很喜歡Ikea Hektar這列的燈具,想要他當全屋子的範本,原來連走廊都不想用投射燈,是用這款吊燈
我超喜歡金屬材質或是木板的流理台,木板這個行,台灣找不到,但是我有查到有一個日本公司有在做,不鏽鋼的我也喜歡,最後陸先生是說他想要不鏽鋼,不想要木頭的。
基本上就是請設計師作流理臺,其他的我們自己處理,流理臺收納空間需要符合我們需求
我原先是想要浴室的門是從天井那邊進出,能夠營造東南亞resort半室內半室外的氛圍。
我臥室不想要天花板的燈,想要自己裝燈,請設計師只要預留插座給我們就好,這點對台灣人來說,房子沒有頂燈就是怪!

在他們繪圖之前,也在網路上搜尋出我想要的類型,放在我的Pintest給設計師看,直接標註出每個我想要的細節。

覺得Pinterest真的很好用來找圖,可以先在pintest做大規模的搜尋,例如”modern interior design”,找出自己喜歡的風格,再針對喜歡的類型做細部搜尋”industrial kitchen”,把喜歡的圖先記錄下來,他也會推薦相關圖片,就這樣一步一步去建立自己的圖庫,當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具體化之後,跟設計師也比較好溝通。

有很多我想要的細節,都被設計師打槍,但是我非常的堅持,像是廚房和餐廳不用筒燈,用吊燈,而且只吊在重點區塊,其他空間只裝投射燈,或是廁所門用玻璃門。

結果沒想到那時Ikea正好出2020目錄,完全就是跟我要做的概念一模一樣!

餐廳燈只集中在桌面
廚房燈只在流理臺上方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品質保證 再創低價 DALFRED 1,490 $12 VARSTA $1.200/每片」的圖像
不鏽鋼流理台搭配木件櫥櫃

這時候因為要開始報價,很多細部設計也開始具體化,我會去蝦皮店家或是ikea找到我要的東西跟設計師溝通,也買了一堆老屋裝修的書在看,對報價有基本的了解,最後設計師出了最後一版設計並報價:

我超愛這種黑色鐵門的!
頂扇要工業風風格,就那種很老的法國房子會看到的屋頂扇,另外因為要像博物館,所以都要投射燈,跟屋頂同色的。
原先廚房流理台設計是L形,這樣洗碗的時候可以看陽台外的古蹟風景。
我們自己處理開放式衣架。工作室的空間陸先生會找專業設備公司做,所以請建築師埋好管線,預留空間即可。
原先要裝工業風門窗在天井,我希望這部分是開放空間。
原先天井的設計
廚房
浴室,跟現在的樣子很像了

老宅裝修:購屋、找設計師

我們買的這間房似乎很久都沒有賣出去,被我們看到的隔天我們就下斡旋了,所以買的速度很快,在這之前其實也沒有看很久,可能是我們對房子的需求跟人家不一樣,一方面是能符合我們條件的很少,再來是這層房子以傳統台灣人的觀念不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屋型。

最初我在台北是住大安區,當時遠距離的男朋友來台灣找我,他是在一個集團做project leader,自己白手起家,在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在倫敦有三棟房子了,現在他大概50歲,早在45歲時就已經退休環遊四海了。

當時他來台北就忍不住職業病發的拿著台北地圖和房價在那邊看,看完就跟我說如果要放長久就買萬華,尤其是西門町這邊。那個時候西門町到處都是流浪漢睡在街上,治安也不是很好。

他的理由是,一個城市房價只漲不跌的主要條件就是要四面環山或被水圍繞,這樣當人口持續集中,他沒有腹地可以擴張,當時就跟我說不要去看台中和高雄,腹地太大,台北至少是個盆地。最好的例子就是紐約曼哈頓,香港島,倫敦或是布達佩斯和舊金山。腹地大的缺點就是人口可以不斷向外擴散,然後形成衛星市鎮,但是基本上居民需要過個山或過個海才能到市中心,有錢一點的就不會想往外移,那就會穩住。

再來是城市的起源一定是由河流開始,接著蓋鐵路,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會從第一個建立的中央車站往外擴展,變成樞紐要道,只要在樞紐,就會方便。都市通常會以中央車站為中心點往外擴張,中央車站隨著時代變遷會越老越髒,新的區域就會開始繁榮起來,但是就像上一段提到的,當這城市是有「邊界」的,擴張到山或河,無法前進的時候,這時候就會往老市區走。

這個時候政府會有地產投資者的壓力要求整頓老舊社區,至於河流,他以泰晤士河來說,最初也是又髒又臭,接下來為了提升城市繁榮,政府就會需要開始整治河川,在河道兩側興建草皮和公園,提供都市休閒,接著就會有建商在河的兩側蓋豪宅,推出令人傻眼的房價,然後這塊地就會開始炒。

當時他第一個買的房子就是在維多利亞車站往南的泰晤士河河畔,當時只是普通的國民住宅,果真買了不久之後就在河岸前蓋了公園,家附近都開始蓋現代公寓,幾年後,那棟房子的租金已經足夠養房子自己,和另外一間房子的房貸了。

他第二棟房在Harlston,當時他直接翻報紙,找到倫敦治安最差的地方,就那種天天街上都有人被打死的區,他買了一棟樓之後,果真糟到不能再糟時,當地警察局就會被市政府施壓肅清治安,當治安變好,新婚小家庭就會開始進來,因為都是年輕人,就會讓區域帶來活力,房價也會隨之提高。

總之,他就是很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和邏輯,他買的那幾棟房子租金穩定之後,就把工作辭掉,全世界他喜歡的地方就去住六個月,換到下個地方。

言歸正傳。

這間房子的初始是一棟光緒年間蓋的大厝,後來落入當時台灣茶葉大王之手,見證了艋舺的興衰,當淡水河開始淤積,港口遷移到大稻埕,這帶也開始慢慢沒落,四十多年前,一個鋼筋大王買了第三進的這塊地,把老宅拆掉重蓋我們這棟樓給子孫,子孫又再轉賣之後,現在每戶都是不同的屋主。

這棟房比較特別的是有個天井,每戶都把自己的天井補起來,增加房屋面積,在我們之前的屋主,把房子隔成六個房間的雅房,分別出租出去,直到要賣房子的時候,才將隔間全部拆除,重新粉刷。

那天跟朋友聊天覺得難賣有好幾個原因,第一個是他的格局,是狹長型的,形狀又很不規則,通常40多坪的房子都會至少隔3間,長條狀的房間實在很難隔。另外窗戶多,大家都怕噪音和怕日曬。

房子的layout上方跟左方都是窗戶,下方是樓梯間和跟鄰居的牆,樓梯旁有封起來的天井。右下方則是市定古蹟。

萬華在台北行政區裡面算是比較窮的區,我之前是住西門商圈靠近北門的位置,那邊因為大稻埕開始變成熱門景點,就開始慢慢變好。當初大稻埕還沒整頓時,我跟我老公都在看,一變貴我們也沒興趣了,所以我是往龍山寺這個方向看,這邊老人真的超級多,多到常常里長們都會在街上幫老人量血壓或是按摩,通常年輕人聽了會怕,我們倒是無所謂,老人多通常環境也會比較乾淨,步調會比較慢,而且物價會比較合理。

我們家是五樓,頂樓也沒加蓋,以老一輩的人就會覺得頂樓沒加蓋很浪費,還會有日曬,我們是沒差,冷氣裝好一點就好,頂樓有空間,平常可以跟朋友烤肉或就坐在屋頂發呆。另外我老公本身就有健身教練執照,我自己是常爬山,所以爬五樓其實還好。(我老公不在家的時候,買新的傢俱很多都是我自己扛上來的)

可能是 1 人的圖像
我們那時候還在討論屋頂如果做成這種可以泡水的電影院應該很酷

還有大部分的人不喜歡買附近廟太多的房子,這邊真的是宮廟密集區,因為我們都喜歡古蹟,所以其實並不太在意。而因為陸先生是做音樂的,家裡會規劃出一區home studio,本身我們對隔音的要求就非常高,廟會其實不太會受到影響。

當時我們一進這間房子的時候,兩個人都有同樣感覺,很像歐美城市才會有的那種工廠改成住家的建築,採光非常好,空間也開闊,覺得台灣要找到這樣的房子實在很難。

大部分台灣房子都是相同格局,不管是不是從陽台進去,是客廳連著餐廳,接著輻射狀散出廚房浴室和房間,形狀基本上在以功能切分區塊時,對我而言,以房子整體來說每個空間的利用反而不是很完整,甚至房間都是硬切出來,也只有一種方式塞書桌和床。

這棟房子因為前面是公園,後面是古蹟,視野完全不會被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點。

晚上的view

而往內縮的不規則形,牆壁幾乎完全沒有直角的部分,我個人覺得視覺上很像吳哥窟,吳哥窟一個特色建築是把往內的門越做越小,視覺上就會有整個空間拉長拉大的感覺,會更顯寬闊。

未提供相片說明。
往內縮的格局
Door Way At Angkor Wat Temple In Cambodia - Stock Photo - Dissolve
吳哥窟的門故意越做越小,創造出景深

總之,買家的種種嫌棄,我們都覺得問題不是太大,或是大家覺得是缺點的點,我們都覺得是優點。

像是窗戶多會曬或是噪音,頂樓沒建物會曬,還需要做防水,老房子管線要重拉等種種問題,並沒有讓我們卻步,很重要的是當初決定要買房子前,我已經先做了功課,粗步先估算出解決這些問題大概要多少錢,再對比同區的房價之後,抓出一個符合市價,扣除裝修和仲介等花費後,我們能接受的價格,再請房仲斡旋。就想說談成最好,沒談成就繼續看的態度,於是也就談成功了。

接著就是要找設計師。

在台灣,覺得室內設計都長得大同小異,大概現在流行什麼風格就每家每戶看起來都一樣,最常見的就是工業風或無印風,客廳沙發後面我不明白為什麼都要做一個玻璃房間,看得非常膩,談過幾個設計師,我覺得他們完全聽不懂我在講什麼。

我自己心理有數我的設計師會很難找。第一是老屋問題本來就多,要找對老屋翻修有經驗的設計師,第二個是品味一定要有足夠的高度,才能做出不落俗套的作品。

那時候看鄉民說電動「還願」場景,都說跟我阿媽家ㄧ樣,我都很怕房子沒有好好設計,我家就會變成30年後的「還願」。

我自己是有建築師/設計師朋友,不過一個在杜拜蓋酒店,一個幫不丹國王設計行宮,兩個我都請不起,在網路上browse不同室內設計師的作品,都覺得不是很適合,正在苦惱的時候,我當初在上海的酒肉朋友說他已經回台灣,跟朋友合作室內設計,因為他們正值創業初期,也給我們很好的朋友優惠價,他們之前都是做旅館、商場或豪宅的大型建案,也沒有任何作品可參考,不過因為我相信朋友的品味,就委託他們設計。

另外說個好笑的,當時我要把戶籍遷來,在戶政事務所填住址的時候,辦事員說,妳住菜園里,我看她的眼神就是:妳才住菜園裡,妳全家都住菜園裡啦。

辦事員看出我的心聲,一臉無辜的指著產權證明跟我說,妳的里是真的菜園里啦!

我後來還發現菜園裡有自己的辦公處呢!

老宅裝修:前後照片比對

因為最初我一直覺得我會單身一輩子,所以當初買房子是買西門大約13坪的套房,結婚之後,我跟陸先生工作時間都長,又加上我1/2的時間都在大陸,其實13坪的套房還很夠住。

直到去年年初疫情的關係,我們兩個被強迫長時間待在13坪的小空間,兩個人都快瘋掉了,就開始看房子。主要是陸先生因為是做音樂相關,想要在家設立工作室,房子的形狀和空間大小因為會產生回音,對工作會有影響等種種因素,我們對於找到適合的房子這件事並不是非常樂觀,想說真的不行,那他還是繼續在外面租工作室,我們用租的也行。

結果有次登陸591,無意間看到理想中那種通透的房子,約了隔天看房仲,當天晚上就覺得想要買,最後房仲也幫我們談到我們心中理想的價位,就買下這層公寓。先給大家看看整修前和整修後的差異吧,不過都快過了半年,陸先生工作室工程一直沒辦法確認,現在那塊就是堆一大堆機器和線材,就請先忽略。

門口改造前
未提供相片說明。
門口改造後
未提供相片說明。
還沒隔間的樣子

大門
改造前:陸先生看起來像在吃便當,其實他在做筆記
可能是一或多人、家具和客廳的圖像
客廳,餐廳,廚房改造後
工作室和臥室改造前
未提供相片說明。
改造後:房間跟工作室的牆因為要用特殊設備,到現在都還沒做。
廚房餐廳改造前
之前的廚房是陽台搭建的,我們後來是讓他恢復成陽台
可能是廚房的圖像
廚房剛裝流理臺的時候
可能是廚房的圖像
快要完工的時候過去看
可能是一或多人的圖像
廚房餐廳改造後(那我朋友的孩子,不是我的)
餐廳改造後
廁所改造前:太恐怖了,當初買房子我都不敢進去,他還隔成兩間,和廚房共用洗手台
可能是磚牆的圖像
用西班牙花磚,工業風長虹玻璃和地鐵磚
未提供相片說明。
設計師建議用免治麻桶,目前是覺得沒需要,但是都有預留管線
未提供相片說明。
淋浴間
未提供相片說明。
浴室的門:採工業風鐵門搭配長虹玻璃,當初包括設計師都說廁所用長虹玻璃不太好,我還挺堅持的,現在實證是對的選擇,一來是浴室白天都有光線,二來是角度有設計好,人在上廁所和洗澡,外面是看不到的
整修前:主臥室的窗戶正對漂亮的公園樹頂和河岸
整修後:使用大片玻璃不遮景,晚上則是漂亮的城市夜景

其他家裡一些細部的軟裝

未提供相片說明。
我也是那種桌子沒有鋪布,會覺得赤裸裸的那種人,餐廳大量採用斯里蘭卡品牌Barefoot的織布
客廳抱枕也是Barefoot的
可能是藝術品
餐廳牆上掛的是在埃及請畫家畫的紙草圖,是少見沒有翅膀的Isis跟Ramesses,Ramesses正在跟Isis祈福,另外一個是生命之樹。畫作都有寫上我跟家人的名字。結果朋友看到,說她在金字塔前面有跟小販買過類似的。(那不一樣啦!)
未提供相片說明。
當初在大陸時買天貓的掛簾,真的太喜歡了,又帶回來。
未提供相片說明。
宮澤喜一寫的水寬魚大(池子大,魚才會長得大,指環境很重要)陸先生當初很擔心房子裝飾有各種風格的畫和收藏品,會很亂,我說放心,交給我。
未提供相片說明。
客廳閱讀燈,買ikea的,全家都買同系列的燈
臥室
未提供相片說明。
家裡買了很多大型植栽,用投射燈,在地上和牆上創造出漂亮的影子
未提供相片說明。
樹及樹影
先看了房子裝修前和裝修後的比較,再來走過裝修的過程。
好喜歡這棵天堂鳥

新手入門植栽

在斯里蘭卡期間很喜歡的就是當地融合現代建築和殖民風格的裝潢設計。就是使用非常原始的建材,像是水泥,磁磚,原木,稻草等,搭配原木傢俱,最後用一些多彩或是傳統元素做裝飾,當然還要搭配大量的熱帶植物,不太有室內外的區分,非常有自己的風格特色。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gallery/sri-lanka-architecture

先前我老公陸先生希望能夠在家裡做一個循環系統,就是植物有依照功能做空間的區分,達到空氣淨化的效果。所以也用Nasa在太空艙裡面規劃的植栽做參考:

undefined

有興趣知道更多的可以看看這篇。   也正好我們的設計師有景觀美學的背景,他也給了我們很多植栽的建議,而我也發現,規劃植栽真的非常重要,一來是以新手來說一定要好活的,再來是最好澆水施肥移植的時間都是一致,不要一個每天澆,一個五天澆一次,一個兩週一次,怎麼記得住?對環境要求也一致,不要有的要高濕度,一個要乾燥的環境,放在一起真的很難照顧。

還有規劃出植栽區域再選植物也很重要,有些植物硬要住窗戶邊,有些太亮又會翻臉,毛真的很多,種錯很麻煩,我記得以前斯里蘭卡女傭一個瘦弱婦女,常常在那邊移超重盆栽,就是因為家裡角落的盆栽偶爾要去陽台曬太陽,吹吹自然風,這種植物我真的會放生,有的植物還會要求空氣要對流,不是吹吹電扇他就會滿足,一定要有自然風。養錯植物真的是撿到一隻不對盤的流浪動物,植物痛苦,主人也痛苦,但是又是一條生命不能隨便糟蹋,最後就累死自己。

我跟陸先生規劃出家裡空間還有想要放的植栽,主要事先把空間當中想要種植的區塊分出來,然後再依照日照程度和空間大小去對照植物的特性做配對,接著上週日一起去建國花市看。   建國花市本身就是個很舒壓的地方,以前常常沒事就會去逛逛,大概哪些位子有哪些攤心裡也有個譜,花市的價格落差有點大,我的習慣是從頭走到尾,先看喜歡的植栽,記下攤位號碼以及價格,全部走過一輪再回頭採買。還有記得不要太晚去,不然健康的或漂亮的都已經先被挑走了,之後養體質不好的小孩會很辛苦,不過好處是要收攤的時候老闆會給折扣。   最後大型植栽我們全部跟1115攤位的茂盛花園買,比起來,價格算非常實惠,而且盆子也喜歡。老闆有說他們會移到斜對面應該是1112的位置,有興趣的可以先打去問:

image

因為買得多,老闆也願意幫我們把植物送來,省了我們倆沒車的困擾。   回家之後,我特別查了一個晚上學習要怎麼種。結論就是熱帶植物要維持根部排水良好但是葉子要乾淨濕潤,這能夠體會的是熱帶雨林環境真的就是這樣。 這些樹除空氣中甲醛和苯的能力驚人,難怪有沒有雨林真的對人類很重要!與其花錢除甲醛和買清淨機,不如在房子裡面多種植物,他們還會持續供氧。   來清點一下買的樹:   客廳養的是天堂鳥和黃金椰子,黃金椰子明明在花市看起來覺得沒那麼大,來了之後覺得他根本就是要把客廳吃掉的氣勢,連210cm高的聖誕樹在他旁邊都變成小baby!

image
image

這棵黃金椰子我叫他潦草,因為他真的長得很潦草!  

image

查了之後才知道天堂鳥需要很多養分,這棵太乾了,導致葉子不夠綠而且會裂,現在要好好照顧他。他叫天堂。   我們把燈打在樹上面,讓這兩棵樹出現美麗的影子: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房間的植栽,前面那是波士頓腎蕨,來的時候是趴的,早上醒來看到整個站起來我有嚇一跳,昨天也沒澆水。(昨晚他跑去開趴還是什麼事我不知道嗎?)火鶴光線不夠有點粉紅,也是現在開始養。   腎蕨的名字叫做黑人頭。

image

  原先火鶴就要叫他火鶴的,我朋友說應該要叫小鶴,台語比較吉利,所以她就改名了。

image
image

客廳的龜背芋,今天早上居然抽新芽!還有他葉子真的很髒!不要小看他,他可是一棵七歲的老欉(又不是柚子),所以他叫阿北,有種感覺他住我們家住一陣子自在了之後也會開始潦草。因為我一些朋友有在家種植物,長多了會分株跟其他朋友交換,現在我們也可以參加職務交換俱樂部了,我們被分配到的就是龜背芋。  

image

黃金葛。他的名字叫黃金哥。住廁所的命運。(他以前在花蓮舊家也是住廁所)  

image

陸先生的百合竹和虎尾蘭,之後要放工作室的,他之後還會再買兩顆大的植栽,等工作是蓋好才去買。  

我花蓮家植物超多,以前常常看到我媽在那邊擦葉片,現在才知道植物會吸收空氣中的雜質,附著在葉片上,但是也會形成一層薄膜,害到他們不能行光合作用,所以要不然就是常噴水,要不然就是要常常擦。(有種清濾網的概念)尤其火鶴很愛乾淨,不幫她清她就死給妳看!擦了結果真的超髒!   雖然很麻煩,但是比起養小孩其實也還好,我這不養小孩的人真的沒有資格抱怨。 另外後陽台會種香草,以後煮飯可以去拔,不然九層和香菜超市很貴又常常沒賣,西餐乾燥香草味道不對,這個會是下一階段,預計種的第一波是:羅勒,九層塔,薄荷,香菜,百里香。第二波希望種薑和蒜這種難度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