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ForgiveNotForget

那天看達賴喇嘛影片,說到原諒是”forgive, not forget”,我想說為什麼要記得傷痛?

現在明白,forgive的能量是「我們放下過去,向前邁進」,而人生每個經歷都是學習,這個forget是不要忘記這個學習,不然以後還要再學一次。(恐怖喔)

你明知那個人帶給你傷痛,原諒了,似乎也不用假裝手牽手好像都沒事,因為就是有事!未來只要做到不要互相傷害就好。

#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

在心理學來說,角色是會輪替的,像是加害者和受害者,上過世界關係的同學就最清楚這樣的道理,今天我當受害者是因為我沒能力,但是我肯定這樣的遊戲,所以有天我翻身了,我就會成為加害者,替過去的自己吐一口氣,也先消滅對方,我就可以不再恐懼。世界上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戰爭就是這樣出現的。

熟知這樣遊戲的人會很自在的在這樣的遊戲當中不斷切換角色。而受害者的報復有直接攻擊,也有間接攻擊。直接攻擊就是我有能力,我直接反撲回去。間接攻擊是我沒有能力,我就陰的來。

職場上常常看到這種人,自己覺得憋屈卻又什麼話都不說,但是有機會當小人或打小報告,這種機會一定會好好把握。因為在二元的世界,不是受害者就是加害者,不願意當A,就「必須」當B。

唯一跳脫出這場遊戲的方式就是不再玩這個遊戲,而且不把自己放入任何一個角色扮演當中。

我一直沒有加害者或是受害者信念,有時候認為對受害者的慈悲反而替自己戴上加害者的帽子。所以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沒有被害者和加害者這樣的信念,還會落入這樣的遊戲當中?

直到前陣子看到這段話『人的心靈有三種生命模式:拯救者、施迫者和受害者,他們唯一的相同點是,堅信自己的方法才是正確的思想方式。』

原來「拯救者」也在遊戲當中!當受害者找不到被害者,只好把拯救者變成加害者繼續去玩這個遊戲。或是加害者找不到受害者,就會把拯救者拉進來當受害者扮演。

就問題是為什麼自己要當拯救者跳下去呢?

當受害者是有好處的,「我好可憐」、「誰誰誰欺負我」就可以立即輕鬆愉快的得到全世界的關愛,大家都往我這邊站,受一點苦又算什麼?

之前讀過一篇文章,家暴婦女需要進入婦女收容所至少三次,才能徹底死心並且脫離。因為每天被打,要面對的只有被打這件事。但是一但不要被打,要面對官司、經濟狀況、如何適應社會等等諸多問題,似乎每天只要面對打或不被打這件事情相對容易多了。

人都有惰性,這只有靠自覺才能覺悟。只有當他們決定跳出受害者角色,這樣的幫助才有意義,也不會讓自己變成拯救者。

拯救者也不用關注加害者現在又想害誰了?因為他找不到人害,他就害抓著拯救者當受害者,噗。

跳脫出二元對立就是不要加入二元對立。一但我悟到這項道理,突然間身邊發生很多的變化,也突然從過去困擾我很久的一場爛遊戲跳脫出來。

現在對那些事情真的是沒有感覺了。自己也學會要有雷達,不要想當拯救者。也要有雷達,不要跳入別人的遊戲。

#意念和能量

因為我的學生大部分都在海外,去年因為很多人聖誕節回台灣,就把我家當聚點聚餐,網友見面非常開心,就變成一個傳統,今年又被敲碗聚餐。

姵希說她覺得自己超豐盛,才報名課程就馬上有得吃!她自己也說她就是常常會帶食物去朋友家那種人,所以有「吃」的能量流動。

我自己覺得很有趣的是一路下來能夠看到自己能量一直在轉變,不同時期的學生面向也都不一樣。每個時期的學生都有他們那一個階段的特色。然後也很感念每個階段的學生的互相陪伴,大家齊聚一堂也一定很有意思。

我非常堅信老師什麼能量,學生就什麼能量,因為從我自己身上的轉變就看得出來。我第一班就是那種堅毅不拔班,大家都很強悍,事業也都很成功。慢慢到現在,我看我的學生都很禪,少了一份積極,但是多了一份自在和順隨,會定義自己的豐盛。從學生身上也看到我自己一路來心態上的轉變。每個階段都有那個階段的美好,值得珍惜。

一個人的能量變化,吸引到的學生都不太一樣,更何況每個老師能量不同,也會吸引到相對應的學生。學生和老師都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用最溫和的方式一同學習,是一件非常棒的事。

記得有次安東尼老師在DNA3有說「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學生或是個案,需要挖一下,是什麼信念吸引這樣的個案和學生到身邊的?」或許不夠喜歡自己或是愛自己,就會吸引到不夠喜歡你或是愛你的學生。而學生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覺察的鏡子!珍惜自己的學生和個案,他們沒有錯,他們只是一面鏡子。(況且我認為學生比較倒霉吧,付了學費還需要不喜歡老師!)

也有可能學生在老師的身上找到投射。像之前有一個學生,我只要叫她名字她就會哭,下課我把她留下來挖掘,不然她一哭腦中一片空白,根本上不了課。挖到她覺得我叫她語氣很像她姊姊叫她,小時候她姊姊會欺負她,只要叫她名字,她就會覺得不妙,為了保護自己,就是先哭去引起大人注意,就不會被欺負了。挖掉就好了,接下來的課程,都很愉快,課程結束之後,她的顯化也實現了。我自己也有覺察,以後叫人,語氣要溫柔一點。(因為在家裡我還真的是姊姊)

之前都會聽療癒師說個案會凹時間或是不付錢。我都沒有遇到過,甚至都是跟個案說先療癒完再付款就好,而且比較常是在收紅包,也曾經療癒20分鐘,個案包了一萬的紅包,嚇死我,我還以為給錯人。我覺得這也跟信念有關,有好幾個層次可以清理。像是:

  1. 我不值得/我不夠好/愛自己等相關信念
  2. 對於療癒這件事是用只是一份工作的心態看待還是用服務心看待
  3. 利己還是利他

之前心理諮商的朋友就說,心理諮商有一招就是要留一個「尾」,然後跟個案說下次你回來我們繼續什麼樣的議題,這樣就會創造出不斷回來的個案。我聽到嚇一跳說妳這個觀念一定要拔掉,千萬不要讓人離開還有大便大不乾淨,或是心裡還有一個梗的感覺。就算再厲害,個案不是清爽離開,他還是覺得療癒沒想像中的那麼好,因為心中還是有個疙瘩。

我自己是個案一來我就抱著他一定要開開心心離開的決心,少賺錢也沒關係。事實我也沒有因為個案不再回頭,就少了什麼豐盛,因為他們會介紹家人朋友來,甚至跑來當學生,因為他們覺得希塔療癒有用。尤其拔遺傳層議題,最後都會變成全家都是個案。第一次遇到爸爸或媽媽,我都覺得我好像已經跟他們很熟了,哈哈哈。(因為從個案底層信念出現好幾次)

當我們能夠為宇宙創造更多,宇宙給的資源就會越多。畢竟宇宙講求效率,就算資源無限,也會投資在資源可以極大化的人事物身上。我就期許我就是那個能夠讓宇宙投資報酬率最高的那個人!

為大家下載:
+ 我能夠原諒,我知道原諒的感覺是什麼
+ 我放寬心,讓事情在我身邊流過,像是看電影般的看事情發生,從中學到經驗,而不創造出情緒
+ 我能感受宇宙之流,感受到我為宇宙做的創造,如何回流到我身上
+ 我知道宇宙投資在我身上的資源都能高效回收,我持續從宇宙承接豐盛
+ 我釋放掉扮演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的意念,釋放掉被迫扮演其中一個角色的壓力,我跳出這樣的遊戲,安心做自己
+ 我知道我只需要別人準備好,才提供協助,已經學會無需在別人還沒準備好時,即提供協助,創造出拯救者的角色給自己體驗
+ 我知道如何創造出我想要回流的能量,並用最高最好的方式回收那樣的能量
+ 我體悟到利他即利己的概念,不執著沈迷於利己的事物
+ 我知道我為宇宙所用,與造物主共創,在最高最好最理想的時間點,協助他人創造出他們最高最好最理想的人生,並不斷變換場景,持續創造的感覺是什麼

同意的請說Yes,為各位下載。

照片上這孩子,有兩張床,一個帳篷,但是還是喜歡自己做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