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到大陸時在北京的三里屯北區工作,一個印象就是跟台灣比起來,甚麼都大氣,有次去北京車站搭車,跑錯門,從左邊的售票口跑到右邊,就走了我20分鐘。北京有種恢弘的氣勢。
北京很多出自名師的設計,就都非常簡單,有種說不出來的獨特風格,後來才知道那叫大氣。
但是說到設計,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當時公司美編很愛把一整個圖面塞得滿滿滿滿的,我有次真的大崩潰,指著DM說,你自己看看,這裡面出現幾次logo?幾種字型?幾種font?整個畫面塞到看的人不能呼吸。
我跟美編說,你去看,為什麼紫禁城是黃瓦紅牆?現在在所有牆面貼上大海報,你會覺得他還雄偉嗎?
為這件事我跟美編起了一些衝突。因為他聽不懂我想要表達的美感。
後來遇到一個視覺設計的大神,我把我的苦惱跟他說,視覺設計的朋友就苦笑說,美感學不來,跟一個人自身的背景有關,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他說台灣人也不遑多讓啊,說要設計簡約北歐風,或是Muji風,你過一年去那個人的家看,一定所有雜物都外露,就是一個台灣家庭,沒有簡約北歐風這種事。
而美的感覺是由心散發的, 一個人的心被雜念塞到沒有空間,他的家就是到處都是東西,他看見的東西就是雜亂無章。這跟有沒有錢沒關係,跟教育程度也沒關係,跟一個人的心有關。當匱乏感來臨時,再多的東西都覺得不夠。
後來開始參與一些設計,就發現做到越簡單越難,因為所有細節都逃不了,真的要做到能夠赤裸裸,才能那麼簡單。
我家當初是設計師說的wabi sabi風,就是侘寂風,非常簡單開闊的空間。然後苦惱就來了,所有的牆因為不做木作,邊邊角角都要算的非常精準,因為牆面全部漆灰白,少了顏色保護,油漆要漆的非常平整,全部都是技術。最後找的工班之前都是做豪宅整建的。
而極簡的風格,會變的每樣材料都要用非常高的規格,因為好或不好會變得很明顯,反而不管是地板或是廚房或是浴室材質的造價就是一般裝潢的兩三倍。
就好比做菜,川燙的餐點,食材一定要最新鮮。到了sashimi這樣不經烹煮的食物,對食材的要求規格也就更高了。
所以某個層面,簡單因為無法做任何的加工或是修飾,會讓所有的缺陷無所遁形。
心靈和生活也是,不管是說謊或是掩蓋,都是因為覺得不完美,或有所不足?那麼那些活著簡單的人,生活就沒有任何不完美或是不足嗎?
也不是,而是人家知道如何面對,然後釋放,當心裡覺得足了,規格也高了,就簡單了。而一個態度,可以因應全世界的變。
希塔豐盛有拔除需要靠著貧困才能得到靈性的成長。我自己挖到過去好幾世都是修士,總覺得只要不帶來痛苦,就只是一個不同的生活方式,覺得這並沒有甚麼不好。
希塔又常常聽到宇宙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覺得這種論述,總想找到宇宙法則運行的道理。(所以我好渴望了解第六界的法則,我覺得知道宇宙是怎麼運行的,就能夠配合那樣的律動,得到靈性的啟發)
這陣子我終於想通了!
擁有少的目的不是在創造痛苦給我們體驗,而是透過捨棄物質,比較容易讓我們專注和純粹。
就好比當我們有最新最厲害的手機,就會花很多時間在手機上,而不斷的划手機,比起其他方式,能夠得到成長的範圍有限。
當我們有很酷的健身器材,會開始忘記當初擁有這項器材是要運動,開始追尋運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反而忘了當初我們買這健身器材的目的是甚麼。
當我們電視裝了MOD、Netflix、Disney+,我們會花太多時間在對我們沒有啟發的節目上。
當我們擁有太多,會忘記最初我們需要擁有的原因是甚麼,也會花太多時間在與成長不相干的事務上,虛度生命和光陰。
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購物,得到的是物質上的滿足,大部分的時間收到東西,都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定?但是那些時間,足夠讀一本好書,或是甚麼都不做,讓大腦好好休息。
我想到我最初提到最外樂的那段時光,那個時候我積極實踐零塑生活,東西除非沒有會無法生活,不然不會買,家裡沒有第四台,所以休閒育樂是看獨立製片和聽音樂和看書。
在家裡待的悶,就出門找朋友,拓展朋友圈。
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或是捷運,交通的路上,讓腦袋放空,反而很多思緒都是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凝聚和形成。
所以反而生活的簡單,讓我更快樂,而且內心越富足。
而錢總是花在刀口上,雖然賺的不多,但是因為沒甚麼消費,很多餘錢,想要去叢林探險,從開羅乘船看亞斯文高壩到Luxor待好幾週,或是住在印尼的小村莊裡,總是不用想太多就能出發。
然後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集體意識是件很可怕的東西,當我們開始接受別人對人生的定義,追求小我所想追求的,再提升回原來靈魂的樣子,著實需要多花費一些功夫。
那天我媽說他們那代的不幸福的婚姻比我們這代多太多了,我說因為我們這代沒有傳宗接代的集體意識,發現不合就離婚,人類基本需求是一樣的,只是集體意識,還有社會對一個人的期許改變了。
去掉集體意識,看到自己的內心,非常的重要。
我們不需要像歷史層一樣透過甚麼都沒有去得到靈性的成長,但是可以透過豐富我們的內心,擺脫物質對我們的控制。
「簡單是真正優雅的基調」這句話大概只有香奈爾才敢說,因為她的簡單是精緻和優雅,但是換到另外一個品牌大概就是粗糙和俗氣。
而人,我們是可以把自己的內心活得非常精緻的,生活的格調會出現自我獨特的風格。
生活單純化,專注在自己的內心,內心美了,人自然就美。一個人30歲的面容是父母給的, 30歲後相由心生。
真實的面對自己,生活簡單化,理解物質的一切只是在幫助學習,不是學習本身。
為大家下載:
+ 我的內心美,人自然就美。我內外兼具。
+ 我能區分哪些東西是我真正需要,哪些東西是滿足我的情緒慾望,我能釋放掉那些滿足我情緒的慾望,不受那些慾望控制,我立即擁有那些我真正需要的東西
+ 我活出一個精緻優雅的人生,我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由我定義
+ 我能區分集體意識及我自己的意識的不同,集體意識當作參考,探索靈魂所想所要,協助靈魂成長及得到美德
+ 我擁有造物主對簡單的定義,我很簡單,我過著簡單的生活
+ 我知道簡單且從容且優雅是甚麼樣的感覺,並把這樣的感覺成為我人生的一部份
同意的請說Yes,為各位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