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
其實我要走的路,自己的問題和障礙有的沒的,我一直都很清楚,那天玩桌遊,療癒師說我要做自己我覺得很莫名。因為我一直都很做自己,才這樣想,就抽到一個牌卡要我『不需要掩飾或壓抑自己真實情緒或是感受』,有恍然大悟。
我對一兩個歷史層議題有限制性信念,生活中遇到類似議題我會知道覺察和調適,大部分的問題沒有什麼限制性信念,但問題來了,常常我說了什麼,我沒限制性信念,對方有,對方被勾到,我就倒楣。
最後變得什麼都不想說,因為不知道對方會被勾到什麼。
領悟到的是,人跟人的相遇是有原因,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多的因素下,造物主安排人與人的相遇是有必然的原因,療癒師說或許我的存在就是要去勾對方,我說那這樣我活該倒楣受傷害。療癒師說去看這是個學習還是個覺察,我突然就懂了。
#受害者和施害者
之前班上有類似議題,造物主舉的例子是,有些在家被虐待的孩子,在學校會打同學。因為在他的世界裡面會有強者和弱者的定位。今天如果要擺脫弱者,他的大腦會用慣性迴路變成強者去霸凌別人,因為二分法會讓人生只有兩個角色可以選。唯一跳脫出這樣二元的狀態就是讓受害者和施害者的角色不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存在,才能創造出沒有被害者和施害者的世界。
就像德雷莎修女說的:如果有反戰遊行我不參加,但是如果有和平遊行,我會參加。
#孤獨感
我能理解維安娜說她的內圈只有造物主和自己。
不是說這個世界有多不能信任,而是這個世界心智完全成熟的人真的不多,常常都是在意識交流後才知道這是一段不對等的關係。
群居生活是否也是種人類的集體意識?如果人的設定跟狼一樣,是否可以把自己的設定改成跟花豹一樣?覺得好像可以。當我想要共創就共創,但是我想要自己來就自己來。
之前有個國際孤獨等級表,看到嚇到,因為除了手術之外我全中!結果我分享出來,我中的朋友也一大堆。想要做什麼就做,哪還需要人陪。過去我也常常一個人去好的餐廳一個人默默吃飯,去享受食物咀嚼在口中翻騰的美味,因為跟人吃飯常常重點都在對話,忽略了食物。我還甚至一個人飛日本,在大阪參加Summer Sonic音樂季,結果講出來,朋友更猛,還一個人去法國迪士尼。但是回應的人都是生活過得非常精彩的人,而當我們知道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陪伴,就不會覺得孤獨,是更和諧的與自己共創。

#人生的奴隸還是主人
當我們對周圍的人的行為作出反應,就是他們的奴隸,因為他們可以左右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當遇到一件事情,我們檢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學會跟外界協調和平衡,甚至透過改變自己的意念去改變實相,這就是自己的主人。
人總是想聽到自己想聽到的,一直不停的找算命師,準或不準來自於算命師講的是不是你想聽的,不想聽的就是不準,想聽的就是準。
如果我們屈就於命運,相信命運就是這樣,就會有『我就是衰』的不如人感受,甚至在做顯化都是被動的等待環境的給予:給我們豐盛,給我們愛,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甚至與造物主的關係是在討好造物主,希望討好造物主,造物主會賜予我們豐盛。
知道自己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就會化被動為主動,不喜歡的我能夠改變,喜歡的我允許它留下。專注在我能夠給這個世界什麼,相信所有的『給』,都會創造回流的能量。而不僅是我需要造物主,也知道造物主需要我。宇宙的擴張就是靠著千千萬萬的我,做了無數個決定,去做擴張。
#做個能被宇宙信賴的人
如果有人要顯化學費,我會保留的什麼都不說,但是一邊觀察這個人的穩定性。穩定性低的人,個性上比較不是說到做到,或是比較被動的人,他會需要先顯化到學費才能上課。穩定性高,個性說到做到的人,這種人不用管有沒有學費,學費一定會到。
就像借錢,我們會借錢給覺得還錢機率高的人還是還錢機率低的人?
宇宙也是,你答應造物主做的事情有沒有做到?
通常我們的神聖時機也會綁著別人的神聖時機,如果這個人六月要被你啟發,七月要去趕場下個神聖時機,五月顯化導師課費用,如果因為個人限制性信念,課程要開不開的,要是我是造物主,我也把這個學生送去給比較靠譜的老師。既然人都送過去了,我還幫你付導師課學費嗎?
這個我個人體驗超級深,而且都是事後才理解到這件事造物主是怎麼work的。一直跟宇宙要,自己不努力,這未免也太孩子氣。
#努力以及培養美德
上次上豐盛顯化,造物主說的一段話很有趣,祂說,你以為上希塔課程,上完我就要給你學生和個案嗎?就算重考報台大保證班都不見得保證上台大了。
課程可以給,但是德行要自己修,這個不是我付多少學費,就能夠得到十倍的回饋,這筆學費不也是造物主給的,所以在中間去問自己做了什麼?
物理學來說,光線都會先去計算到水中的最短距離才會投射,更何況是豐盛,造物主要投資之前也算投資報酬率吧!
我意識到豐盛會給最努力的人,最努力不是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而是如何能對宇宙貢獻最大,或許最初這都是安排好的,但是如果自己不努力,機會還是會讓造物主讓給別人。現在我在做事,都會去想這件事如何做,能夠帶給周圍的人最大福祉。如果只去想這能夠為『我』創造什麼,這就太狹隘了。
這就是這陣子的心得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