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滅道

我爸寫了他水晶療癒的心得給我,跟大家分享。

我把佛法和希塔做比喻如下:

一切佛法都是講因果,四個字就可包括: #苦集滅道

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苦:人生是苦,包括 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各種生理上、心理上感受到的痛苦。

壞苦:任何再好的事物,剛得到時就種下必然壞滅的原因。如當下享受到的榮華富貴終將壞滅,任何的舒適快樂都是暫時的。

行苦:人生是在無限的苦海中不斷輪迴,一直承受各種的苦。

集:上面的各種苦,都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造了什麼業就會感什麼果。

滅:不造因,獲得永遠的祥和不靜。

道:達成滅的方法途徑。

應用在希塔:

苦: 療癒對象所訴說的痛苦。

集: 找出其痛苦形成的原因。

滅: 療癒後所獲得的舒暢身心。

道: 如釋放錯誤的偏見及下載正確的認知。

佛法對苦集滅道有很詳細的說明,我退休後十幾年來就是在這方面努力。佛法的學習要領是 聞 思 修, 這也可以應用在希塔。

聞: 聽聞到一個正確的道理,但只是了解其中的意義,未必完全同意或認同。

思: 對該道理反復思考,直至對該道理徹底瞭解,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理智上完全同意完全認同該道理,堅信不疑,情感上也完全融入該道理。

修: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該道理,直至自己不假思索就能表現出合乎該道理的言行。

舉養身之道來說明 聞 思 修

聞: 聽到某專家講述養身的方法,完全理解其所講的道理。

思: 對該養身道理反復思考,對其中的道理沒有一點懷疑,完全接受,完全認同,在情感上也很喜歡那個道理。

修:把那個養身的道理用在日常生活上,起先不熟練,慢慢地,越來越熟練,到最後在日常生活裏,能不加思考,就表現出合乎該養身方法的生活方式。

#聞思修 應用在希塔

#聞的階段

1. 請療癒對象,講出其日常生活上的困擾,包括生理上及心理上。

2. 請療癒對象思考該困擾具有何種意義,引導其理解他必須消除該困擾。

3. 療癒者協助療癒對象找尋與該困擾有關的過去的生活經驗,及二者如何連結(即過去的某生活經驗是如何導致目前對事情的想法及產生困擾),並瞭解自己一直以來對該生活經驗的詮釋是錯誤的。

#思的階段

4. 療癒者協助療癒對象從新詮釋過去的生活經驗。

5. 療癒者協助療癒對象放棄自己對該生活經驗原來的詮釋方式(釋放)。

6. 療癒者協助療癒對象對該生活經驗建立新的詮釋方式。

#修的階段

7. 療癒者協助療癒對象持續練習把新的詮釋方式應用在日常生活。

備註:我爸有心理諮商師執照,讀心理學,拿教育博士,所以我覺得他的解釋角度也有從現代心理學切入。因為以前他會要求我讀心理學的書,所以療癒時切入的角度我爸知道我想要幹嘛,會有種默契,我想他對希塔比較驚訝的是可以直接切到問題的核心,還有轉換下載這一塊。

轉換下載的時候,他自己都說出想要轉話下載的念頭,我說我幫你把剛剛你說的部份下載進去,改寫你的潛意識好嗎?他還很驚訝的問我how?

照片是小時候的我和年輕時候的我爸

另,我一直覺得佛教很活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句話就是要我們活在當下啊!不要活在過去,因為你正經歷過去所造就的因,不用想要看未來的果,因為你正在種未來的果。專注在當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