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塔療癒|造物主與我 備課

神與我備課很燒腦,因為我有很多話要說,但是不知從何說起。

我跟我弟都不是線性思考的人,假設大部分的人頭腦是Microsoft OS,我跟我弟大概是Mac OS。資訊處理的方式不一樣。

大部分的人都是搜集一部分的資訊,堆疊,再往上爬一層,像是爬樓梯這樣去累積知識。我跟我弟的大腦是會搜集非常龐大的資訊,建立起資料庫和關聯性,然後才能理出邏輯,這個邏輯會非常鎮密,沒什麼bug,不過建立起資料庫還有消化資料庫的資訊需要花很多時間,所以我做forecast都很準確就這樣,但是前置作業很長。

大部分的人寫論文從第一學期就開始訂題目,從第一章開始寫。我弟當年寫碩士論文,只定了題目,整個學程一個字都沒寫,但是讀了非常多的書,教授都放棄他了說他會寫不出來,結果在學期結束前兩週他就把論文寫出來,而且只寫了不到五十頁(別人都寫到三百頁),因為邏輯性非常強,短短幾頁資訊非常豐富,連教授都覺得不可思議,沒被問太多問題就過關了。然後他也不是讀什麼野雞大學,是日本排名第四名的哲學系碩博班。

前幾天準備神與我教材整個大當機,朋友約喝下午茶我說我在焦慮,讓我待在家焦慮吧,就不出門。因為我無法將腦中所有的資訊歸檔做記錄,我連心靈重組都做了,請造物主幫我把思緒歸檔方便我讀取。

今天突然整個就通了!神與我教材前置作業那麼久,有很多的領悟,應該今天一個晚上寫得出來。

一個小分享給大家。

我之前一直試著去理解為什麼造物主要我們不斷創造,不要重複前人做過的事。讀了很多資訊,終於從休·艾弗雷特的多世界理論找到答案。

以下是網路上對多世界的說明:

許多世界的解釋(MWI)是量子物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旨在解釋宇宙包含一些非確定性事件的事實,但理論本身打算是完全確定性的。 在這種解釋中,每次發生“隨機”事件時,宇宙都會在各種可用選項之間進行分割。 宇宙的每個單獨版本都包含該事件的不同結果。

在許多世界的解釋下,宇宙看起來更像是從樹枝上分裂出來的一系列分支,而不是一個連續的時間軸。

xxx

如果太艱深,簡單解釋多世界理論就是,當我們每次遇到交叉口,需要做抉擇,宇宙就會分裂一次,產出不同可能性,進而產生新的平行宇宙。

我們做的選擇,是選擇的是平行宇宙當中的一個宇宙。

為什麼每個人很重要?因為宇宙的擴張就是靠我們每一個人意識的擴張所產生的能量。意識的擴張來自於創造,創造來自於選擇,你會選擇停留在舒適圈裡,不去做選擇,還是跳出舒適圈,做新的選擇,去擴張自己的意識場?而當你在擴張自己的意識場,宇宙也會因為你的擴張,跟著擴張。

這也解釋為什麼個案每次來找我問工作,問感情,造物主不會告訴一個答案,只會說有什麼樣的選擇,每個可能性會導出什麼樣的結果,讓個案自己做決定。

因為造物主給你一個答案,你跟著那個答案走,宇宙不會擴張,一定要靠你去做決定。

另外放上宇宙的構造跟人腦的構造對比,是不是長得很像?有發現宇宙溝通方式也與大腦神經元類似,科學家也找到宇宙的『松果體』位於銀河接近中心手臂的地方。然後這個松果體類似黑洞,有點像是母艦,每個人的松果體是子艦,我們的意識形成波,傳給母艦,母艦會投射實相被我們的松果體接收,形成我們的實相。

造物主和宇宙太讓人讚嘆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