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創作裡面,我最喜歡的應該是印象派,印象派中又偏向後印象派,而後印象派我最喜歡的是梵谷。
我記得第一次在英國的國家藝廊看到梵谷的向日葵有多震撼,一個是畫作比我想像中的大,另一個是他和圖片或明信片看起來不一樣。實體畫作上因為油彩勾勒的角度,讓花整個看起來是活的,另外就是很多小的細節,需要畫作夠大才看得清楚。

在看梵谷畫作,我曾去過美國的getty center和波士頓美術館,英國的國家藝廊和tate,法國的奧塞美術館和羅浮宮,遺憾的是沒去過紐約的Moma,在阿姆斯特丹去梵谷博物館的時候正在整修,沒有全部開放。
梵谷創作產能最高,也比較成熟除了在巴黎,的是在三個地方:Arles, St. Remy, Auvers-sur-Oise (巴黎近郊)
當年讀研究所的時候學校有三個校區,一個在美國亞利桑納,一個在歐洲法屬日內瓦(日內瓦郊區,但是是法國的屬地),一個在墨西哥的Guadalajara,只要在這三個校區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因為亞利桑那夏天太熱,大部分的學生夏天的學分都會去日內瓦或Guadalajara修。我第一學期因為跟HEC Paris和EM Lyon的交換學生走得比較近,在他們慫恿之下,夏天我選擇了日內瓦校區。我把課都集中在週一到週四,週五到週日就可以有比較長的時間到處走走看看。
剛到的時候大概是五月,日內瓦好冷,我買了隔天的票就跑去普羅旺斯,原先計劃到亞維農,再到Arles,實在很不巧,亞維農正好在舉辦音樂季,所有旅館都客滿,我就直接走回車站,搭車到Arles。
在亞維農車站到市區的時候,遇到幾個自助旅行的台灣女孩,我們是到城市的時候才知道是音樂節,他們似乎旅行經驗比較不夠,我跟她們結隊,就很好心的一家一家旅館問,她們其中一個女孩跟我一起,其他人就在街道上乘涼,誰知道問到旅館有兩房,而我們有五個人,她們就直接拿下那兩間房了,而我什麼都沒有。常常出門在外,覺得遇到的外國人都幫助我很多,倒是被老鄉騙的經驗一直都是不少。
Arles是個很漂亮的小鎮,我找的旅館是在一家酒吧的樓上,老闆娘還是用很古老的方式,在一本筆記本上畫直線,每頁寫上不同日期,把旅客的名字手抄在上面。
在梵谷居住過的城市像一個居民一樣四處遊蕩對我來說有點不可思議,那天我實在等不及了,跑遍幾乎所有的景點。






傍晚的時候買了一個kebab,就在隆河旁邊坐著吃,很多人在河邊散步,都很友善的對我說bon apetite,覺得跟梵谷的距離好近!我就坐在那邊等到華燈初上。


另外就是旅館的椅子居然跟梵谷房間同款,讓我又驚又喜!後來我家在裝修的時候,餐廳原來想要用木桌配這樣的椅子的,但是全台灣和全淘寶都找不到!我還上youtube去學要怎麼草編坐墊,曾想過買不到那我自己做總可以吧!


St. Remy不是一個大眾景點,當時我搭交通工具有點不方便,又寧願把時間留在Arles多一些,所以選了一個day tour行程,中間短暫停留一下。普羅旺斯的風很大,風吹樹在搖的樣子,就是梵谷畫出來的樣子,每次離他近一點,就會多更多的讚嘆。
接著就是有次去巴黎,找一天去Auvers-sur-Oise(奧維),在火車上有個老伯伯問我是哪裡人,他跟我說他年輕時代是個保險鑑定員,年輕時常常需要飛到香港鑑定船隻事故,看到東方人覺得很親切,兩個人聊著聊,他約我一起逛奧維,他其實已經來過很多次了,他說他很喜歡奧維,所以常常沒事就搭火車過去逛逛,我也就莫名多了一個深度導覽員,他不但幫我省了很多路,而且他知識淵博,我學會很多事。






老伯伯是個厲害的梵谷迷,他還帶我去看當初梵谷自殺的地方和推測他當時走的路徑。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看導覽手冊,上面寫梵谷當時居住的地方Auberge Ravoux-Maison仍然有供應當時梵谷最愛吃的鮭魚馬鈴薯,又說想去那邊吃,老伯伯笑了,跟我說不要當笨蛋觀光客,當時窮到只有弟弟理他的人吃的食物怎麼可能會好吃,餐廳賣的絕對不會是當年梵谷吃的,不要浪費錢了。
當時感覺老伯伯就是很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景點走完。
下午真的很熱,那年的法國有熱浪,老伯伯說那個夏天因為熱浪死了2000個人,大多是老人,他不想當下一個,於是我們握個手,互道珍重再見,他就離開先去搭車了。
我自己的詮釋,西洋藝術到了近期,有了林布蘭特對光線的運用,最有名的即是RIJKS收藏的夜巡,再來是到了印象派著重繪畫者對景的解讀(最好的例子就是莫內畫魯昂大教堂),接著就是後印象派,即是更多情感的抒發。在這之後,就是現代主義的蓬勃發展,如果用作文「起承轉合」的概念來說,我個人認為,後印象派就是那個「轉」的階段。
之所以那麼愛梵谷,是他打破了景該有的元素,整個拆解了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在這支離破碎的影像東中,能感受到他濃濃的情緒,年輕時代的我過得很徬徨,看到他的畫作會有穿越古今,我懂他,他懂我,的感覺。在博物館中看到實體畫作,他使用勾勒的技巧,繪畫其實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那個感受就更強烈了。
梵谷開啟我對現代藝術的喜愛,對人生觀即是著重在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