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捷頓家族及其他生活體悟

度過三週每天不是工作就是學習,沒有停的生活,除了昨晚和今早的個案之外,昨天下午上完深挖終於可以喘口氣。(雖然現在變導師,但我很愛做個案,歡迎預約)

只想躺著放空好好吃一頓,就搜尋Netflix有甚麼好的影片,這片很多人推薦就播來看。

我是從第二季開始看,覺得這部片是很適合中年婦女看的愛情片。我不是很喜歡看愛情片,所以會被吸引,是真的很有賣點。

我對那個年代的英國不熟,片裡面的衣服很華麗,以前我就喜歡穿圓領短袖的洋裝,長的短的都有,看了才知道這種設計是當時的流行,是視覺饗宴。光是女主角睡衣上的蕾絲看了都覺得很舒壓。

片裡面關於責任和情感的探討很吸引人,某個層面也是面對感情的一種覺醒。人生有些困境確實是要讓我們去認清自己。

其實這幾天上課也有跟同學一起探討這件事。

舉例來說,像是我小時候就是好奇心旺盛的靈魂,媽媽說插頭不能碰,我就一定要拿金屬去戳,被電過一次才真的確定插頭不能碰。

說是反骨,不如說對事情好奇,有追根究柢的心情,一定要自己去確定這件事情才會去相信。一方面會吃很多苦,但是另一方面我沒有盲目相信一件事情的議題。

所以說,每個靈魂都會選擇自己的一條路,有些人的經驗就是想要深深寫入靈魂,知道為什麼這樣,永遠不會重複同樣的錯誤。

有些靈魂很乖很聽話,造物主跟他說甚麼他就說好,不會質疑造物主,相對的人生輕鬆愉快卻可能不夠深刻。

所以說每個靈魂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沒有好或壞,就真的只是選擇而已。這道理大家都懂了之後,似乎包括我自己都能夠比較理解甚麼叫做允許別人有自由意識還有選擇他們想要的學習方式。

因為我們認為的好不見得是對他們好。包括我們覺得那個人正在受折磨,說不定對方認為這是好玩的體驗。

跟我們有共鳴的狀態就是當我們發現有人的思考模式或脈絡,或是心路歷程及人生學習,跟我們很像,就會覺得不孤單。

如果是電視電影,就覺得好看。

說到這個想到我之前在法國的鄰居(同校同學)是個科威特人,我另一邊英國鄰居是我的同學,跟我說那個科威特人很有錢。那個英國同學是讀伊頓中學和布朗大學的,興趣是競技帆船,被這種人說某個人很有錢,應該真的是爆有錢。但是因為數字超過6個零之後其實我就沒甚麼概念,對於有錢人說另外一個人更有錢就更沒有概念了。

科威特同學年輕就結婚,有四個孩子,全部送到英國讀寄宿學校,昨天看到小孩畢業之後全送去美國讀長春藤,前天看到全家去UPenn探望兒子,突然對這種爆有錢有一些概念。

當初我就覺得奇怪,這種生兩個孩子的都是中產或是中上階級,真正有錢人都小孩生超級多。現在突然意識到,小孩子送出國讀公學,還要長春藤這樣一路走上去,而且會常常一起搭飛機去看小孩,好像台北跑桃園一樣,家境本身就要不錯。這種情況還可以多子多孫,那真的就是富豪了!

現在人生就都在台北,是熟悉的環境,身邊是熟悉的人,突然覺得自己的世界變得好小,想跟造物主把那樣有趣的生活再要回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