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意識的重要

昨天今天覺得看FB好膩,聊天好膩,連上宇宙相關課程,因為大部分的知識都知道了,也覺得好膩,什麼都好膩,都是在重複同樣的想法和事情。

昨天跟 陳瑪姬Heal The Healers brainstorming,看了「原則」那本書,作者花了好多時間在講期貨和對沖。有點欲罷不能,今天會看完。

覺得我很需要不同價值觀的衝擊去得到新鮮感和滿足好奇心。事情一理解,或與人無法產生新的話題就開始覺得無聊。

之前高我逼太緊,讓我學這學那,不斷往前,當我拉掉壓力帶來的緊張情緒,發現自己還是很喜歡做這些事,只是沒有壓力讓我生病當然更好。

上次幫Angela解讀,造物主對她說的對我也很有啟發,就是不要花時間在做重複事情,把時間放在創造,因為創造的能量非常大。這段話有呼應到之前接訊的內容,造物主說我們為什麼要創造,因為每個人的意識跟宇宙意識是相連的,當我們在擴展我們的意識和經驗,就是在擴張宇宙。

所以新的體驗很重要。

我現在也突然意識到人體直觀最後一天老師帶我們做的冥想,我所得到的訊息是甚麼意思。

當時老師要我們去看我們揚升最關鍵的時間點是甚麼時候,結果我眼前一連閃過好幾個畫面,我問造物主到底是哪一個,造物主說全部都是。造物主說揚升分好幾個階段,都是從覺醒到轉變的過程。在那前一天我問造物主為什麼我人生一直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像在中國的歷史層一直被砍頭,在絲路一直當商人或戰爭難民,怎麼感覺學不會),造物主說,人生每個劇本都是事先寫好的,一切都是最高最好的安排,哪來的錯誤?就像同一份工作,最初我們就是個菜鳥,必須不斷的試錯,從錯誤中學習,到變成可以處理複雜事務的老鳥。而這個菜鳥變老鳥的過程,是在累積我們的能量,讓我們衝破限制。這個衝破的限制,就是覺醒,就是揚升。

造物主曾說過為什麼美國都有那種大學在車庫作夢寫程式,最後變首富的例子,亞洲比較多都是代工和過勞,因為能創造能量的方式是創造力,而金錢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度量,如果創造力不夠,就只能用時間和體力,累積財富的速度就會很緩慢。

原則這本書的作者是哈佛MBA,當所有的菁英畢業都在炒股,他跑去做沒有資優生願意做的期貨,他的原則就是當大家都在討論或一蜂窩的做這件事,就代表這件事已經過時了。所以當風像開始轉向期貨,他已經累積非常豐富的經驗和資歷。

而開創不是賭博,那要怎麼知道一件沒人做過的事要怎麼做才是?就是靠著拓展意識。「大腦無法創造出沒經歷過的事」,如果等到要去創造才拓展,那就太慢了,最終會落入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只能去複製別人意識已經拓展過的事。

我人生曾有小岔路去做了休旅業,在一家高端的精品酒店集團當儲備幹部,在每個部門都要待過,還要參與集團大大小小的計畫,完全沒走過休旅業的我,在大廚房削一桶的馬鈴薯,跟阿姨去做房間,在餐廳當過跑堂到領檯,做過客服和業務,辦理住房,早上跟成本控制部門一起點貨,或是在人資部算成本,甚至拿了一個私人管家認證,複雜的大型宴會會算桌沿跟盤子的距離,以及所有複雜的中西餐禮儀。

離開休旅業我曾經對造物主抱怨很久,這趟經歷覺得是白走的,而且對一個完全沒餐飲背景的人等於是把餐飲學校學的用最短時間走一遍。

但回頭看很感謝造物主給我這個經歷,他的確拓展了我的意識,這看似無用的意識,在我需要它的時候,會讓我對所有事情都已經準備好。

當年在斯里蘭卡進到外交圈,因為在台灣有MOFA的經歷,大概知道怎麼運作,在歐洲很傳統的社交圈,不會有亞洲人不懂禮儀的問題,講話知道怎麼講,酒知道怎麼選,在家知道如何帶領女傭辦家宴,對高檔次的飲食文化,懂得不比那些讀公學,家裡來頭不小的人少。

在職場上也知道如何應對進退,知道分寸,而休旅業是一個跨部門合作非常緊密的產業,這樣的mindset也知道如何帶入職場。

就回到當時造物主跟我說的,路沒有白走的,時間到了妳就會知道。

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對自己有利的才做,今天假設我的生活與哲學,藝術,心理學和神學不相干,就不想學習,也不會希塔一敲門就準備好當療癒師了是吧?那些我們有興趣的事,都是在為一個我們還沒看到的未來做準備,就放手去做。隱隱約約,到了一個階段,如果有莫名的calling一直要妳去做甚麼,會開始大概知道造物主替妳準備了甚麼。這大概就是跟造物主的默契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