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

他小時候不會說話,我爸很擔心生了一個白痴,但是他一說話又說的文法都對,大概就是個非常謹慎的孩子,怕說錯就寧願不要說。他從小就那種個性,你會擔心“他到底行不行啊?“然後就做出令人跌破眼鏡的事情。


小時候學鋼琴,他學完鋼琴同學就在鋼琴老師家對面的操場等他打棒球,他展現鋼琴才華,老師希望他考音樂系,擔心他打棒球手指頭會受傷(一天到晚變蘿蔔乾),於是下通牒:你要學鋼琴還是要打棒球,只能二選一。然後他說他要打棒球,於是就這樣失去當天才兒童的機會。


高中成績也是不錯,故意少考幾分不要到資優班,但是成績還是不錯,我爸希望他讀醫學院,他說現在就是有太多聰明的人都跑去當醫生賺錢,每天看診,科學從50年代之後才沒有什麼發展,他說他要讀基礎科學造福人類。最後推薦甄試上了物理系。


讀物理的時候又選修電機系的課,我媽問他讀得怎麼樣,他起先說讀的不是很好,考了57分,有點沒信心,後來又跟我媽說,後來發現雖然是57分,但是電機學分的成績全班第三高,似乎還是可以。


畢業後很多同學就進竹科領股票,他還是堅持要讀基礎科學的研究所,報三家物理系全上,最後選新竹兩間的其中一間,有聽我媽說他有次去美國研習,參加那個seminar的都是得過諾貝爾獎和資優生,因為見到世界菁英,衝擊很大,他說他發現愛因斯坦不單止是靠努力,讀物理是個天才也很重要,他說他讀得很辛苦,有俄國人坐在那邊你以為他在睡覺,隔天題就解出來了。他說他承認自己就是沒有天份,也沒辦法如當初所願讓科學界有所突破,還是不要浪費時間,於是讀畢業之後就不再碰物理。


他當兵正好在家鄉,我媽說以前知道他要站哨的時候都會刻意開車經過跟他揮揮手,他跟我媽就會看到彼此互相會心一笑。當完兵他也沒有想要找工作,就一邊學書法一邊學日文,才學一年就莫名日文檢定最高級,想說既然學得不錯那就去日本學吧。(幸好不是書法寫不錯,跑去專職寫春聯)


在日本學了一年還兩年(我忘了多久),他又對哲學發生興趣,反正醫學院都不考讀物理,那哲學系出來找不到工作我想他也無所謂,所以家裡就都隨便他。另外一方面,我爸媽想,讀哲學不是像學數學或學商,語言用得非常多也非常艱澀,是個有門檻的科學,大概也是考不上,但是不讓他考他會掛在心上,那就順著他吧。


於是就在用全日文考哲學的狀態下,他以唯一外國人的身份考上了大阪大學哲學碩博班。


我有去大阪找過他,他過的生活真的是清心寡慾的和尚生活,住在傢俱手指數得出來的小房間,全部都是書,出門就是騎一台好幾代學長交接過的腳踏車,留學生不就是要一直玩,吸收當地文化嗎,但是他也沒什麼興趣,就一直讀書,因為搞清楚宇宙的奧秘就是他的興趣。


曾經有女生喜歡他去日本找他,看到他那樣的生活嚇到謝謝不要再聯絡。


題外話,他跟我相反,是個非常冷靜成熟的人,大概高中開始就凍齡,因為他小時候看起來就非常地老練成熟,到現在快四十歲了幾乎沒什麼變(他大概到50歲就會開始看起來符合實際年齡吧),以前住花蓮,我看他背一個背包牽腳踏車要出門,想說他大概要去圖書館或是找同學吧,我問他要去哪裡,他說他要騎去台東。然後隔天我又看他牽腳踏車在院子裡停,我問他你不是要去台東嗎?他說他回來了。


他在日本的時候,有次說他想走古代的驛道(?),去東京找朋友,聽我媽說,那個就是古代騎馬送信的路,所以沿途很多歷史古蹟之類的,高中就把近400公里的路當巷口7-11走的人,想必又會做出奇怪的事。也真沒錯,他就騎著學長傳了好幾代的通勤腳踏車,背著上學的揹包,就從大阪騎到京都,再騎去東京。中間還騎到下暴風雪,我媽說那幾天她都擔心到睡不著。照片就是當時他騎腳踏車,傳給我們的富士山照片。


因為我對日本不熟,有次去東京出差,因為對大阪和東京的距離是“腳踏車騎的到的距離“,還說要去找他,後來發現新幹線就要兩個多小時,我真的有嚇到。

弟弟騎腳踏車拍到的富士山

人家讀書是為了求功名(像是我),我弟讀書真的是興趣,所以他讀書不會累。因為我跟日本真的不熟,以下是我沒記錯的情況之下的理解:日本研究所是要從碩士直接讀到博士,然後拿一個博士學位,要一口氣讀五年,最後一年寫論文。身為愛讀書的人,名正言順能夠把讀書當主業當然就是如魚得水,人家日本人從一入學就開始定題目準備畢業論文,我弟他覺得道理還沒搞懂,先搞懂比較重要,他就自在的讀書,也沒在擔心論文的,指導教授一天到晚催,比他更急。

有天他覺得他終於讀懂了,跟教授說他可以開始寫論文了,教授跟他說鐵定來不及了,他就開始閉關,用一週的時間,寫了不到一百頁的論文(通常都要上百頁厚厚一本書這樣),結果因為邏輯無懈可擊…. 口試沒被質問太多,也就過了。(他讀的不是野雞大學喔,是日本前五名的大學。我跟日本同學說我弟讀哪間,他們都很尊敬。)接著就是要讀博士,他又有想法了。他說人生應該是越來越廣,怎麼讀到博士是越讀越窄呢?(要選一個專門的領域做研究,當某個領域的專家)

我爸在台灣是博士肄業,在美國又拿了一個博士,然後他就拿我爸當書越讀越多,就會個性越來越怪的例子,為了心理健康著想,其實愛讀書自己讀就好,不用去讀一個博士證明自己什麼(嗯?),這樣說好像也很難反駁,我媽就隨便他。(我爸很正常的不要誤會我爸了)

讀完他續留日本,這期間我跟他沒太多聯絡,也沒什麼故事好講,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有個非洲忘了是哪個國家的室友的故事,我會知道是因為我之前有個筆電說是多的不需要,他執意跟我要了之後要寄去給那個黑人朋友用。他是先給我看了黑人朋友的照片,我問說為什麼大家都穿短袖,但是他要穿聖誕節有麋路的毛衣,我弟說因為對非洲人來說,日本真的很冷。

然後跟我講了那個朋友的故事。他說起先看那個黑人都懶懶的,只要有分工的事情,那個人一定會跑最慢,所以覺得他很懶散,不太諒解,有次聊天才知道他的村莊當時被屠村,全家都被殺了,黑人朋友跟其他的黑人的黑人朋友連夜躲到山洞裡面避難,躲了兩個禮拜,聽到飛機的聲音,想說獲救了,所有人都開心地跑出去,黑人朋友因為剛睡醒,動作比較慢,所以人家都跑出去了他才跑到洞口,然後就看到他的朋友們被飛機掃射身亡,他又一個人了。我弟說,只要有人年輕時候發生那麼不幸的事情,衝擊太大,身上發生再多好的事情也會無動於衷,而歷經生死,真的除了死之外的事情都是小事(像是分工打掃和倒垃圾)。

所以他開始覺得鼓勵那個朋友會變得很重要,有了自己的電腦,朋友可以開始學習。(可是電腦是繁中的耶!最後不知道是怎麼解決的。)我覺得很多人會去追求外在的東西,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得到。但是知道自己去追求就會得到,其實就沒太大的慾望,而是照著自己的本心走。我弟就是這種人。他也很幸運在日本遇到我弟媳,我弟媳也是個狠角色,不到三十歲就在新加坡大學拿到醫學博士,在國家單位帶領一個醫療團隊。

但是他們兩個想要當平凡人的慾望非常強烈。我爸一直問她要不要去醫院工作,但是她只想在電腦補習班當行政人員,我弟也是找了個專科生就可以做的工作。他們兩個現在都在鄉下工作,領不高的薪水,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養著兩個天才兒童,弟弟的大兒子對看卡通沒興趣,只看有指揮的交響樂,才一歲沒人教他,他就會指揮,聽交響樂還會分版本,不是他要的版本他沒興趣,現在不到兩歲,吃弟弟的嬰兒副食品那種泥,可以說出泥裡面有什麼食物,這個滿18歲給姑姑好好訓練喝酒,未來應該可以當很厲害的品酒師。既然大家對我弟那麼有興趣,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之下,偷偷分享我弟的群組(大家也裝作不認識他,不然他會覺得我出賣他<=雖然真的是)。他講的東西很乾,但是有興趣可以看看他對日本和哲學的想法和意見

2021/2/23發表自FB飄洋過海的移民故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