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朋友吃飯,就聊到這部最近很火紅的片。大家都在說這個世界充滿不公平,低薪和社畜的人生有的沒的是社會底層人的悲哀。
跟我吃飯的朋友當年大學就要打工賺錢,但是她很拼,現在不到四十,已經有房有車,大多時間都在做義工和公益,上班時間不長。
我們都覺得有一些內在的感覺是要自己給的,無法透過外在得到,因為當別人決定給不給的時候,命運和情緒就掌握在別人手上。如果不喜歡自已的人生,改變它,而不是日複一日重複同樣的行為,得到超過自己能力的物質生活,陷入一個泥沼當中不自知。
以前剛出社會,有些女生,薪水不到五萬,就吃泡麵買香奈爾的包。重點全身上下的打扮都是低價商品,就是襯托不了那個包,於是精品越買越多,然後開始走入卡債迴圈。
反而我現在身邊的人奢侈品都買得起了,卻平日低調樸實,有錢就想要把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上。會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注定掙扎,有人注定豐盛。
在希塔學習中,會一直提醒學生要把希塔帶入生活,而不是活成兩個生活。
很可能原先是個尋找自我價值的主婦,或是在公司被老闆壓著的員工,一到希塔就華麗大變身,找到靈魂家人、說的話有人聽、替神工作。於是開始陷入『靈性生活』,逃避『真實人生』。
希塔應該是帶入生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現實生活,尋找一個虛擬世界,然後用虛擬的自己去麻痺真實的自己。然後欠了一屁股的債,上了一堆的課,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力量一直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不是透過外在得到。覺醒不是逃避,覺醒是能夠勇敢的面對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