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能量的討論

昨天因為跟Viola討論心靈能量的事,找到這篇文章,這是之前看過一本書上的內容的摘錄,我記得很有趣的是有把歌曲用不同能量做分類。


因為事隔多年回頭再看這篇,突然有所領悟。像是文章當中說的有些文學著作沒人要看是因為能量太高不對盤。(像是喬埃斯的尤里西斯,大學的時候我只讀到37頁真的讀不下去我記得,真的內容太乾)

想到我弟的小孩一歲的時候可以安靜的聽古典音樂,而且還從看太多片子之後知道每種不同拍子的指揮方式,他對巧虎和天線寶寶是毫無反應的。


接著看到FB好多人在評論王力宏事件和對兩個人的心態做剖析,講得讓我一度誤以為是王力宏或前妻在發言。

怎麼不用這種態度去解決和關注自己人生當中的問題呢?或是看人家的人生做評論,比面對自己的人生輕鬆多了?

對於希塔,有時候會思考,顯化是不是「控制欲」的一種,事情都要朝著我想要的方式前進。

成長為甚麼要完全無痛?就像看電影,自己看過一遍總是比看youtube十分鐘說一部電影來的深切。所以完成靈魂使命關於智慧上的學習,60分也是及格,但是明明我們有能力做到90分。

就像昨天的擲骰子,當把意念告訴骰子你會是幾點的時候,而贏得這個比賽,多少有些心虛,也失去遊戲的樂趣。不如從幾次失敗當中享受一次成功帶來的快樂。

另一個帶出來的問題是,我不喜歡資訊不對等這件事,這是一種剝削,就像是買股票大戶得到的資訊比散戶多,有錢國家運用的資源及bargain power比窮國家多,富人投資獲利的能力比窮人高。

所以當我用顯化去贏得一場比賽,是不是也成為一個事件當中施虐者的腳色?而我的快樂是否有必要建立在別人的挫敗上面。

當我放下用意念去顯化之後,這場遊戲有趣多了,不但只是要贏,而是多了策略,以及和人的互動,看到朋友贏,我也會很開心。所以界線到底在哪裡?

好了,扯遠了,丟個骰子不需要那麼哲學辯證。

我不否定希塔,這只是一個我在找答案的過程。要用什麼樣更有智慧的方式運用這項技術,讓生活及學習更有樂趣,走的會是最好的道路,而不是最輕鬆的道路。

至於那些低能量的娛樂或討論就放下吧,上了那麼多的心靈課程,努力會因為行為而流失,不值得。(但當能量提高之後,有些靈性學習也會變得低頻,需要慎選,不要完全信任那一定是對的)

想到有堂瑜珈課在練烏鴉,老師大叫,不要再看別人了,再看別人妳的能量都給她了,妳幫她撐起來對自己有甚麼好處?重點是每個人專注在自己,每個人都做起來,才能整體提升班級的能量場。

這不就也說明了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地球揚升。

至於那條得到智慧的界線,我還在找答案。

朋友自己做的遊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