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來靈魂伴侶一下了。
這本書因為準備教材,讀了三四次,我看到維安娜自己會知道時代的不同,觀點會改變,有點像是聖經也需要與時俱進。她說:Please understand that none of what I have discussed with you is set in stone.
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像是對某個特定的族群講的,比較不像是拿廣播器對不同的背景說,但是這個世界已經越來越多元,可能過去學希塔療癒的就是一個特定族群,但是現在希塔療癒學習的人背景更廣泛,也需要調整。
也覺得造物主的話是不會前後矛盾的,也絕對不會是批判的,所以造物主絕對是可以被質疑的,而對造物主有信心的人也不怕質疑祂,因為真理是辯不倒的。會被辯倒的就不是真理。
就好比古代為什麼教會會興建學校,因為教會如果不自己先用科學對神學做辯證,就無法接受教徒的質疑,那就會式微。藏傳佛教也會辯經,因為宇宙的道理辯不倒,人的話語會。而辯證能夠讓我們最接近事實的真相。
內容某個部分有前後矛盾的地方,我覺得卡關的地方在於矛盾的地方並沒有提供解答,並不是在矛盾本身。
我自己都過不去那個檻,邏輯都不通,我也不知道如何跟學生解釋,然後我自己的學生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生。接到同學對希塔的質疑,我覺得也要找到答案給他們,不然在邏輯無法解釋的狀況下,心理疑問只會越來越多,最後乾脆放棄希塔,希塔也會被污名化。我覺得辯證很重要,自己不去質疑,而是盲目的相信,就會被人家質疑。
★☆
像是女性70%一夫一妻,男性50%一夫一妻,但是療癒的時候發現外遇者的數量驚人。(我也是沒做療癒之前不知道,療癒之後,發現有些傷痛居然是常態性的存在,像是墮胎,流產,受虐,性侵,外遇,只是有太多的傷痛不被集體意識允許說出來,當事人只能悶在心裡,這很不健康,應該說這個社會的集體意識把人類的心智狀態弄的很不健康)
然後書上說外遇的對象很多都是心理因素,也就是說,就算是一夫一妻制的人,也有可能外遇,雖然內疚,但還是外遇了。
★☆
還有書上說,男性把女性當獵物,所以女性要給男性『追』,如果女性傷了男性,男性會錯愕然後跑掉,我想那個意思大概是追獅子結果反而被獅子咬一口吧,趕緊酸~
但是也有說,有的男性有女性腦,有的女性有男性腦,才需要去做左右腦的平衡。男性把女性當獵物,這應該是套在男性腦或女性腦上來說才對,所以假設一個女性有男性腦(像是我),去追一個有女性腦的男性,那也很正常啊。而且男性腦的男性,來追一個男性腦的女性,女性才真的會受不了,覺得很大男人,還有男性腦的男
與男性腦的女結合,真的每天都在競爭,我過去很多段感情都是男性腦配男性腦,吵架起來只差沒拿刀子。我倒覺得女性腦的男跟女性腦的女比較幸福,每天都可以蓋被子聊天,以前跟我比較要好的男性朋友也都是女性腦。
我以前也有女性腦的女生朋友,跟女性腦的男生談戀愛,談了一年還在柏拉圖式,因為兩個都很被動。
結論就是每天都要去平衡自己的左右腦。不管誰都要。
★☆
書上說如果缺乏被想要的感覺,會影響性脈輪,對女性來說,性脈輪關閉,會影響腎上腺素,導致睪酮素分泌不夠,會增加體重和產生器官的問題,雌激素和睾丸激素水平降低會沒精神。
所以性很重要。
那如果單身女性你不就叫他激素壞光光,脈輪關起來算了,連我都想罵造物主了。
所以我就上七去罵造物主,然後造物主說,不是這樣說的,是性這件事不要搞得很像動物在交配,還幾個一起在馬路上這樣(有這種狀況嗎?)而是在這過程當中知道這件事對我們的情緒和能量會有影響,要做到的是覺察。知道這件事會與當事人產生連結,而好品質的性,精神上的感受會超越肉體上的感受。
我說北歐人靈性高,但對性的態度開放呢?造物主說但是北歐人不太生小孩,一夫一妻制很多是在人類過度繁衍的地方。所以說,這跟大地之母在控制人類數量我想也有很大的關係。像是Gay就對性很開放,但是他們又不會生小孩,那就沒有這樣的限制….吧?
造物主說的是,是要去擴大考量的範圍,像是:
☆ 檢視是因為負面信念還是正面信念結合
☆ 他有沒有什麼樣的特質是你不想要或不喜歡的,會影響到你
☆ 有什麼樣的美好特質能互補
☆ 是否想要有更進一步的連結
而性會產生親密感,要做到的是協調,就是性這件事要跟心靈上和生活考量上同步,但是不是說要做到只有單一,尤其現階段是不想要有伴侶的階段,自己需要拿捏,不要複雜化。
有些文章真的有提到這跟基因有關,也被科學家證明,但是一夫一妻的發展,在科學家研究大多是跟土地和財產有關,有趣吧!一夫一妻制是財產制度出來的產物,算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因為你能夠指出一個孩子的媽媽是誰,比較難指出孩子的父親是誰。古代經濟也是掌握在男性手裡。母親大多會扛下養育的責任,在濫交的情況下如果孩子生太多,不是夭折就是每個孩子資源分配的少,無法孕育強壯的下一代。
我問多重伴侶和單一伴侶的人這件事要如何解?
造物主說,基本上多重伴侶基因跟單一伴侶基因大部分生活型態和背景都不太一樣,問題最大不是出在基因,而是出在彼此對真實的自己不坦承,不說真話。
就像多重伴侶的人,為了社會價值,硬說自己是單一伴侶,與一個單一伴侶基因的人結婚,生小孩,那個殺傷力就很大。但是如果他承認了自己是多重伴侶,在擇偶上會特別注意對方未來會不會帶來困擾。因為這件事不是單一伴侶的人會覺得困擾,多重伴侶基因的人也會困擾吧!這個社會每天都在衝擊他的價值觀。
如果把話說清楚,多重伴侶的去找多重伴侶,單一伴侶去找單一伴侶,不就和平許多。我自己也有認識外國人的男性朋友就是把話說清楚那種,反正也不打算結婚,那不如好好遊戲人間的態度。對方不接受他跟別人約會,在感情開始建立之前,雙方都知道要喊停。或是至少知道找到如何協調的方法。
★☆
我的結論就是知道自己是誰,要的是什麼很重要。
可以把所有的circumstances列給同學讓他們知道,但是不做任何的道德評論或人格批判。他們的人生由他們自己決定。
我自己以前就住bible belt,基督教觀念很重的家庭不准婚前性行為,很多年輕人為了有性行為,都很早就結婚,但是18, 19歲其實對自己都不了解了怎麼可能會真正了解別人,所以反而離婚的機率或是婚姻當中沒有愛的機率很大。
假設伴侶對我們來說也是一項學習,那麼有了七種不同類型的靈魂伴侶,遇到靈魂藍圖伴侶我們至少要經歷過六種不同類型的伴侶,如果靈魂藍圖伴侶在我60歲才出現,我18歲下指令求藍圖伴侶,不就當大半輩子的老處女了。
維安娜自己也說,她的每段婚姻裡面都教會她什麼,直到她遇到Guy,我自己過去的感情也是,彷彿是靈魂的約定,過去交往的對象會進到我人生,教會我某項智慧或是生活方式,或是讓我更了解自己,我少了非常多的摸索時間,能在朝夕相處當中透過一個人的觀點和視角而成長。然後彼此似乎像有下個使命一樣的就分道揚鑣了。
那或許一個多重伴侶基因的人,他的靈魂要很大,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很多的事,或是想要完成上輩子不同的業力,淨身退出,趕快迎接靈魂伴侶,所以基因就被設計成那樣。
我確實也有認識多重伴侶的人遇到對的人就變成單一伴侶的。算是靈魂的約定吧。
我問造物主,造物主說,不要給人貼標籤,批判會引發戰爭,多重伴侶不會。
聽到這句話我就笑了,造物主最幽默了。
這堂課我覺得能做的,就是把整個知識庫建立起來,讓學生知道遇到不同的狀況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影響因素有什麼,做決定的時候如何考量,自己與造物主找到最適合自己人生的方式。
沒有人應該因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別人不同而受到批判。
我個人認為:
身體是自己的,你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前提就是不要傷害別人就好。別人要怎麼用他的身體,那是他的事,他的學習。
能夠造成和諧和成長的集體意識留下來,造成排擠批判的集體意識就釋放掉。
承認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知道自己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找到對應這個世界的方法。
既然靈魂伴侶有兩百多人,而且都是能量上與我媒合的人,那麼我不管怎麼做自己都一定會有人來愛我,唯一沒人來愛我的原因是我散發著我還沒準備好的能量。如果是真愛,為什麼要把自己搞的高高在上,好像我是你的禮物一樣,感情應該是平等的,才會創造出能量的流動。如果我感受到感情間是平等的,對方認為我要高高在上才值得珍惜,平等是美德,階級不是,那應該挖的是他不是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