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

我爸爸給我的部分家書:
很高興昨天參觀了你和Brian的新家,房子的格局和擺設很好,很符合你和Brian的個性及工作需要。你昨天中午訂的午餐也很可口,很合我的口味。
你給我的三本冊子及兩本書,我會好好看,昨天在火車上已把基礎DNA的那本小冊子看完,今早一起床就先拿起初階的那本書出來看,我想儘快讀完這些資料。
佛教有關人的心理的深層解構(八種意識、識藏、識種子)、人的思想為何會受到污染及如何受到污染(染污識、分別心)、及如何淨化自己的思想(八正道及九住心)都有很詳細週全的解釋,其解釋方式與現代科學相比毫不遜色。
例如有關人的自私心理,佛法會解釋人為何會有自私心、自私心的內涵種類、自私心會造成哪些禍患、如何消除自私心、如何發展出利他心、利他心能帶來什麼利益,佛教都有一套完整詳盡的理論。又如人的負面思想,佛法稱之為煩惱,將之細分為五十一種,其精細的程度,遠超過現代的心理學及諮商理論。
我略讀完希塔的這本小冊子,隱隱覺得我的佛教知識很能協助我理解希塔,我不敢說自己的佛法造詣很高,但自信己掌握其基本內涵, 有機會時,我們可相互討論,或許也能對你有所幫助。至於以後我能否參與你的課程把宗教訓練融入,等我瞭解及認同希塔的內涵時我們再來討論可行性。
昨天你帶我通靈與阿公接觸,這是我的初次體驗,要一下相信不是那麼容易。但你有關我內心深層意識的部分描述,我是同意的,因為平常感覺自己就是如此。例如你說我總存有幫助他人的心,說阿公認為我所做已超出我所應做,不知我何以仍不快樂。這些都是事實。我時時都會想到要幫助別人,不管是自己的親人或不認識的人。
(下略)
xx
我爸爸本身是教育博士,我小時候他跟我說哲學,心理學,教育是人類思想文明的三大基石。心理學是對人類跨文化的理解,哲學是人類思想的精髓,教育是如何把文明傳遞下去。
所以我大概國中開始就受哲學和心理學的訓練。國中第一本讀的現在忘了書名的哲學概論,除了哲學也講宗教,從美索不達米亞開始講起,對我影響很大,接著是蘇菲的世界。有了基礎知識之後開始根據興趣讀書,高中有陣子很迷叔本華,也是從叔本華開始延伸對印度哲學的興趣。然後走入形上學。又開始迷笛卡爾。現在很多理論都忘了,但是大概看我文章會知道我是哪一派的。
心理學是我爸跟我說要去讀心理學,身為一個到哪都覺得格格不入的孩子,就會很想知道周圍發生什麼事,所以從家庭心理學開始讀起,也讀了一些人類社會學,想去知道為什麼我的想法跟其他人不一樣,為什麼我所處的環境和我不相容,從這個點慢慢擴散出去。但是我還是比較偏向對個人的研究,對變態或是大眾的研究就比較沒興趣。
當時我爸一直叫我去讀師大,當他學妹,我非常抗拒,我說我家老師夠多了,我才不要當老師。結果沒想到後來我結婚,我先生當過老師,他媽媽是老師,姊姊也是老師(姊姊還是史丹佛和哈佛教育系的),然後我也莫名走上這條路。
以前的訓練讓我對希塔了解幫助很大,哲學幫助我理解希塔的宇宙觀,還有知道如何推論出我們看不到的事物,找出答案;在幫助個案時,心理學的訓練可以讓我快速的找到底層信念,還有相對應的關係,甚至造物主可以透過我的知識,讓很深奧的知識,以個案以他們能夠理解的話,去了解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而希塔最重要的學習,不就是去學會和別人和解,和自己和解,和這個世界和解嗎?
好奇如果開直播安排不同宗教的人討論希塔,大家有沒有興趣了解?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