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臣服

之前有提過,我們家四個人,都有不同的信仰,而且對自己的信仰都很深入。
我奶奶、姑姑和我弟都是虔誠的天理教徒,我弟清大物理研究所畢業之後,去讀大阪大學哲學碩博班,接著就是去天理服侍,我弟媳也是天理教教友,在日本認識的。
天理教對我來說的特質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教義,如果說要有,就是如何過個快樂的人生,擁有快樂的人生,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弟曾寫過一本書叫做「快樂的生活」,整本書是以物理及哲學為出發點,由天理教的本質寫著快樂的心境和快樂的生活是甚麼。
探究生命之後,會發現我們要追求的不是一個大到我們無法承受的東西,或是功成名就,要的其實就是靈魂層面的快樂,而這個快樂,就是臣服,就是靈魂使命。
那天我爸在跟我講佛法,我的感悟是,怎麼我過去對佛教的理解是擺脫痛苦,但從我爸的嘴巴聽起來是追求快樂,接著我明白,如果事情是中立的,擺脫痛苦是負面的方式去看,追求快樂是正面的方式,當我們用不同的價值觀去看這件事,看到的面向也會不一樣,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著痛苦,他會用擺脫痛苦的角度去看,當一個人的人生充滿喜樂,他就會用追求更多的快樂去看。
我們可以選邊站。
三濱先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他在大直的傳道廳照顧著我們一家人,包含我奶奶的葬禮或是我弟的婚禮,都是由他主持。在日本也很照顧我弟弟。
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葬禮那次,要出發去葬禮的時候,好幾台車要開去殯儀館,因為溝通不良,我跟我弟被分配載三濱先生我們不知道,到了殯儀館大家都找不到三濱先生,才知道他被我跟我弟遺忘在旅館門口。
當我跟我弟開車到旅館前,看到三濱先生已經在旅館門口站了30分鐘,很自在的在路邊東張西望,很從容的上車,完全沒有責怪的意思,我們不停的道歉說忘記了,他就是用很慈愛幽默的言談舒緩我們緊張和愧疚的情緒。
不管是三濱先生也好,導師課的維安娜,或是我爸爸口中的達賴喇嘛,讓我學到的是真正的大人物,他們最難能可貴的除了智慧之外,就是大器。
這個大器就是他們從容慈悲的秘訣,也會是我不斷追求的方向。
這部影片講的是天理教對信徒的的2022展望,對我感觸最深的是三濱先生的從容不迫,他說出來的話就是他完全信任的話,所以他的話語非常的有感染力。
而要如何相信自己說的話,會是一段蛻變的過程,當一個人的信仰或是信念,能夠經過不斷的考驗,開始產生「那就是了」,說話就會很有力量。
另外一個是臣服的概念,過去我一直都有把造物主當老闆的想法,歷史層好幾次對造物主做的原諒練習不外乎都是覺得大老闆造物主給我的任務太艱辛,太難達成所產生的負面情緒。
在基督教說我們是造物主的僕人,天理教認為神的旨意大過於我們的想法。
希塔一直在說與造物主共創,我知道那是觀點的不同,在講同樣的一件事,就是抓不到一個對的感覺。
這陣子(很可笑的)我在挖顯化這件事,因為我覺得顯化是阻擋我跟造物主的關係。
原先我只想要快快樂樂地收學生,協助他們的靈魂找到對的方向,這只是一個念頭,也知道造物主和我一起做。但是當這件事情在顯化清單形成具體的條件之後,就會開始有得失心。
而當我對造物主有所期待,就造成隔閡,會想太多沒達到是因為什麼緣故?是因為我有議題沒有清?是因為我不夠信任造物主?是因為造物主愛別人超過愛我,所以把豐盛給了別人?
我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挖掘之後,造物主告訴我,就把顯化清單上面的數字或是細項全部改變成感覺吧!回歸到單純的想要顯化「與造物主一起快快樂樂的協助靈魂們找到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那些具體項目只是規劃,不是顯化,至少讓自己知道,未來有哪些可能性。
果真,又恢復到跟造物主共同創造的良好關係。
三濱先生說的把神的使命放在自己使命之上,之於基督教說的我們是上帝的僕人,之於希塔說的我與造物主是對等的,共同創造,我們可以從造物主那邊下載,同時造物主也需要我們上傳我們的經驗,我也逐漸明白,當我的強者我朋友造物主祂要完成的是宇宙史詩級的使命,如果我們跟祂合一的時候,看的到那個宇宙級的使命,我們會知道要如何調整自己。這微妙的關係,每個觀點都會產生不同的定義。
今天上神與我中午半小時休息,我到郵局寄給學生的書和講義,郵局人爆滿,半小時過了,還要等十位才會輪到我,當下造物主說,回去上課吧,我就抱著沒辦法寄出的書和講義回家了。
同學問我為什麼不顯化,那感覺就像昨天差點趕不上火車,為什麼我顯化我準時上車,而不是顯化火車延遲十分鐘開。就好比幾個月前的我說我要顯化看Dune,所有人都說不可能,才剛下片,但是造物主就讓我顯化Dune在MOD,我嫌一片390太貴,還要去顯化一片80,我朋友根本是替造物主傳話說,就讓造物主給妳390吧,妳別堅持了。
Dune那件是讓我明白,就像一個孩子知道自己被愛,就不需要吵著爸媽買東西,要父母證明愛,而當我的退讓能夠給宇宙方便或是給其他人方便時,我也願意退讓。當我的高我與造物主合一的時候,我會知道何時該退,何時該堅持,而不是放任著我的小我吵著要糖吃。
對於顯化,我覺得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想要不見得能得到,第二個階段是想要必定得到,第三個階段是我甚麼都不想要,全然接受造物主擺在我眼前的一切,去相信這一切就是最高最好的選擇。
關於造物主,我覺得會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感受祂的存在,第二個階段是證明祂的存在,第三個階段是質疑祂的存在,第四個階段是全然相信祂的存在並與祂協作。這就好像是作文的起承轉合,而當一個人到了第四個階段,就會出現像是三濱先生那種對自己說的話非常篤定的感覺。
所以我的顯化又多了一項,我希望得到像是三濱先生或是維安娜那樣對自己所相信的事情,能夠有「這就是如此」的堅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