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很奇妙,同樣的事情會不斷重複,只是門檻會越來越高。
#挑戰
靈魂的體驗是以學習為目的。靈魂追求成長,高我追求從成長中得到喜樂,小我會想追求安逸。追求長遠的喜樂和成長,過程是漫長和辛苦的,小我會透過短暫的快樂讓這個「我」堅持下去。
好比在追求知識的過程未免枯燥無聊,長遠來說可以達到內心的喜悅。這是高我所想要的。而小我讓我們休息,吃吃喝喝,做些讓自己愉快的小事,讓我們能夠堅持下去。
三者要達到平衡。靈魂要追尋的不可變動,因為那就是我們存在的目的,高我太強勢,會讓人感到痛苦和疲累。小我太強勢,一個人會追求物質,縱情於享樂。
失衡的自我好比一台馬車三匹馬,各自想往各自的方向前進,卻哪兒也去不了。
挑戰是靈魂和造物主所創,透過外在不斷的刺激,達到成長的目的,透過不斷的修正,最後回到造物主的光。
挑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是方法和態度。
#智慧
智慧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智慧超過挑戰,就不會覺得困擾,如果智慧增長太慢,導致挑戰超過智慧,那就會帶來痛苦。
如果一個人學習的很快,就會覺得遇到事情順風順水,所有的危機都是轉機。如果一個人停滯不肯學習,那麼終究挑戰會壓垮一個人。
人從試錯當中學習,不可能不犯錯,尤其是第一次遇到的事,但是犯錯必須要有所領悟,修正自己,才能快速成長。希塔為什麼每次都要問「第一次發生甚麼事」?因為就是第一次的試錯沒有學到經驗和教訓,以至於不斷重複錯誤,造成困擾。那麼以現在那個比較有智慧的我,回頭去看同個事件去抓錯,就能快速成長。
#慈悲及善念
如果心存善念,投射到宇宙,宇宙會對這個人為善以待,儘管挑戰來臨,仍然能在挑戰之外為自己創造出友善的環境,讓學習過程不會那麼艱難。對別人好,挑戰中會吸引貴人;平常肯分享,挑戰中會吸引資源。
現在會覺得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應該就是覺得自己能力很強,需要加深挑戰的難度吧?(笑)
#態度
情緒是小我覺察的方式,正向情緒讓我們知道我們正走到對的道路,負向情緒讓我們覺察到自己走錯方向了,需要修正。為什麼情緒跟自己使命有關?學藝術的人看到物理化學就不開心,學科學的人看到別人文縐縐的敘述就覺得厭惡,事情本身有對錯嗎?沒有!而是每個人使命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情緒也會不同,這種開心和不開心的情緒,就是讓我們專注在自己該做而且做得好的事,不要分心。
人透過離苦得樂,完成自己想要的學習和使命。痛苦和憤怒沒有不好,那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但是知道自己有了這個情緒之後,知道自己走錯道路,就要快速修正,而不是讓自己身陷在負面的情緒當中。
人不肯改變,不是因為不想,而是缺乏勇氣。缺乏勇氣又不想怪自己,不願意深陷在負面情緒當中的人會說那就是命運,選擇深陷在負面情緒當中的人會對人產生憎恨。
極度的快樂和極度的憂傷都很消耗能量。創造出穩定的情緒很重要,學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情緒就僅僅是覺察自己的狀態的一套工具,不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