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我是做什麼的。我是做品牌的。
我自己研究所拿的MBA就是專攻國際品牌管理,回台灣的時候台灣大家都在喊做品牌,但是台灣這部分還是落後美國很多,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不太清楚做品牌是什麼。
現在觀念比較普遍了,但是還是著重在偏行銷那塊,會覺得好像說個動聽的品牌故事或是做出很漂亮的識別就是做品牌。
其實做品牌是一個很長又環環相扣的流程,從最初的找到市場定位,找到藍海,找到TA,打造產品,制定go to market策略,通路設定,派送,陳列,到後面的行銷整合,如何360度的環繞消費者,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循環。
而我做的是服飾類商品,其實就是期貨的概念,我的工作會讓我活在未來,看的是兩年後市場會怎麼變,一年後上市商品的規劃,到收半年後的單。而看到市場上的商品,其實對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銷售只是在應證決策和forecast對不對而已。
仙姑社的Maggie在人間是我研究所的學姊,也跟我一樣是做品牌的,那天跟我說,她療癒一個在子宮中的胎兒,說她感受到胎兒和媽媽的情緒「就好像商品上市激動的感覺喔」,然後我就笑了。
因為我們兩個都沒生小孩,所以這種形容兩個人就都懂那種興奮雀躍還有「你的人生一定幸福美滿很成功,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的感覺。
我覺得做生意,尤其做品牌最有趣的就是像在打仗吧。
我老闆大概是將軍,把戰略大方向跟我說之後,身為品牌經理人的我,就像管軍營的,要掌控好資源,做好佈局,跟敵軍打心理戰,然後幫業務備好子彈,讓他們到前線打仗。back-end office也很重要,他們就像來軍營的醫療,糧食及子彈補給團隊。
過去在比較大的品牌,就是每年看市佔率報告,等於是市場給整個團隊打分數。
以前在上海的大品牌很有趣,每年雙十一就是拉出敵人過去五年推出的商品和價位,去模擬各種狀況,猜他們今年會打什麼,去把他們打個落花流水。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之後也可以開始分享一些跟品牌有關的知識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