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教造物主與我,起初我這堂課根本不想拿,覺得自己跟造物主連結就很好了,上這堂課的時候也覺得沒甚麼特別學習點的點。
這堂課開始有感覺是自己教的時候。
每堂課在教課的時候,除了是學生的體驗,也是老師的體驗,每次教這堂課,都會讓我覺得跟造物主的連結更深,在去年教這堂課學生人數甚至一度超過初階。
前天教造物主與我,上課時有一度我覺得接到的訊息要講的例子非常的小我,非常抗拒去講,學生大概看我自己在那邊演人格分裂的內心戲吧,就是要講不講,表情扭曲,最後還是講了,講完之後,下課我就上七理論。
造物主是說,我看那件事還是有批判,因為我自己有道德上的偏見,祂看沒有,而有人正遭遇同樣的事情需要受到啟發。發生的事情是事件,過不去的是自己的情緒。帶著愛的角度看所有事,沒有事是錯的,或不該發生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習。
我一直都知道造物主在,還沒學希塔前就常常禱告時抱怨造物主,學希塔後不爽的時候是直接上七找造物主理論。大概對過去在宗教上,對神要保持敬畏的心的集體意識,對別人來說這樣愛找神麻煩很不可思議,但是我個人認為當彼此建立在一個互信的基礎上,不應該有任何隔閡,因為當我不對造物主表態,請祂向我解釋或是參與討論,我的感覺並不會不見,而是會形成一個偏見,那我與造物主的距離就會越遠。
我自己教學也會跟學生說,質疑一切,甚至質疑我說的話,質疑造物主,這樣的質疑不是批判,而是追求真理。如果造物主對我們是無條件的愛,如果因為對祂「不尊敬」就受到懲罰,那這個造物主應該不是七界的造物主。
最常跟造物主吵的我就是小我,我個人覺得小我不要壓抑,因為壓抑並不會不見,只是跑到潛意識,而潛意識總是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帶著沒有挖乾淨的信念出來做怪。有次跟Wendy老師聊天,她的形容很貼切,她說每天就30分鐘放小我出來跑一圈,體驗自己的情緒,不然這樣小我很壓抑。
對呀,「小我」也是「我」。
☆★
我們原來都是造物主的光,被放入恐懼的能量,拉低頻率,到第三界來體驗,第三界的震動可以集合分子,創造了物質界,造物主透過物質界看到自己的模樣。
如果宇宙還在繼續擴張,那代表造物主自己也會成長,但是因為我們太小,造物主太大,祂的成長我們看不見,就好比公司總部做了甚麼驚天動地的決定,甚至換掉CEO,在基層的人是感覺不到這樣的變動的。更何況時間軸是用幾百億年去看,人的生命不到一百年。
那麼宇宙擴張的方式就是透過造物主不斷修正自己,造物主修正自己的方式就是透過觀察,當我們從七界下載定義和感受,我們上傳我們的經驗。造物主與我講義上說,人腦就像一個電腦,只負責運算。如果七界就是宇宙的大腦,那七界應該是宇宙的大腦,也只會負責運算,造物主堪稱是用愛發電的首席代表。那麼我們下載來自造物主的經驗和知識,不如說是來自於宇宙集體意識的總和,是不斷運算出來最有效率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希塔一直說指令要下對,因為指令下錯,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我也學會了每次要求的最高最好,其實是宇宙當中最有效率的運行方式,但是我們還是有小我,小我會受傷,也會有感覺,遇到會傷害小我的事,我不會下指令要最高最好,而是最有愛和溫柔的方式。
與其說過去的造物主有著人的形象,不如說祂就是一個宇宙級的ChatGPT,輸入甚麼,就會得到甚麼。我甚至在想,七界之外還有沒有更高層級,因為一定有更高的意識去創造個ChatGPT和管理所有的資料庫。我問造物主,造物主說,現階段的妳,不需要知道那麼多。頗有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的味道在。眼前的事都搞不定了,想那麼多幹嘛。
所以說,我一直覺得我們跟造物主是平等的關係。就像勞資雙方,一方提供勞力,一方提供薪資,兩者應該是一個平衡的關係,各取所需,今天資方有很多錢,找不到員工,照樣也是會倒。
這說明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經驗對宇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沒有一個個小小的我們,無法創造出那麼大的宇宙和智慧,甚至那些最高最好的解決辦法,都包括我們過去曾有的創造。
這幾天在看熵增定律覺得很有趣,大抵就是說宇宙的一切都會從秩序走向混亂,然後衰亡,嚇到我趕快把房間堆了一個月的衣服整理好。其實很多宗教也說了類似的概念,像是馬雅文明的世界末日並不是真正的末日,而是就有被摧毀,然後再重建的過程,印度教的梵天,批濕奴,和濕婆神,讓宇宙是建立,繁盛,摧毀的過程,或是佛教說的法生,正法、像法、末法,而要拖延滅亡,就是靠著讓一切都能夠有秩序,也就是為什麼像是賈寶玉或是釋迦摩尼,反而是走過繁盛,卻想要走向純粹簡單,某個角度來說,秩序能夠爭取時間。
而我個人認為,我們每天有非常多的思緒和意念在走,如果一個人做決定時,是高我與小我的拉扯,或是愛與恐懼的拉扯,純粹與混亂的拉扯,那麼要過一個平和富足的人生,知道自己的意念來自於高我、愛、或是純粹,大過於小我、恐懼、混亂的決定準沒錯。甚麼叫做混亂的決定,比方說說謊,謊言需要更多的謊言去包裝,最後會讓人忘記真相,走向真理之路或變的更漫長。
我也理解到為什麼前天上造物主與我,我覺得很小我的分享,造物主並不這樣覺得,因為造物主壓根就不覺得高頻和低頻有甚麼高低之別,對祂來說就全都是能量。高頻和低頻是我們主觀的認知,是想要從一種能量移到另外一種能量所產生的情緒,就好比一個老師看國小學生和國中學生沒有甚麼差別,這都只是一個階段,但是在小學生看國中生,或是國中生看小學生,就會覺得有程度上的落差。
所以當我從小學生變成國中生,講自己過去遇到低頻的人或自己的低頻,會覺得批判,是因為現在的我做比較,但是對造物主來說,這單純就像一個國中生在講自己小學的時候跟小學同學打架的事一樣,是中性的,沒甚麼好壞,所有對那件事件的批判,是我自己的小我感受,但造物主也讓我知道,小我的感受也很重要,就是小我那樣的感受,會告訴自己,我討厭那樣,我不要回到過去,持續的讓自己成長,唯有當自己跟低頻的自己距離拉大時,才會停止對自己的批判,因為潛意識會認為自己安全了。就好比國中的自己會批判小學的自己,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變回那個時候的樣子,但是當到了大學了之後,距離拉的很遠,就算想回去也不可能回去,那就會停止批判。而這都只是一個過程。
而在國中階段的我們,又要如何避免不要回到小學生時期,卻又不要批判自己?就是心懷著愛,不要抱著恐懼。當我們做甚麼決定都是用愛為依歸,會加速能量的提升,趕快進入高中和大學,當我們用恐懼(例如匱乏感)做決定,就又回頭變成小學時候的自己,批判的念頭就會更強烈,告訴我們不要繼續朝著那個方向走。
而這需要練習,每次都朝著愛的方向做決定,久了細胞會習慣,就好比低頻的我們不能理解潛意識為什麼每次都做出一堆假里假怪的的決定一樣,訓練出自己朝著愛做決定,細胞會開始啟動自動導航,每次做決定會往愛的方向走,也許做決定的當下我們不能明白,就像過去的我們會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會選錯朋友或是做錯決定一樣,但是未來充滿智慧的我們會知道,那個時候在理解也不遲。總比未來的我們成長之後,再回來挖掘或批判用恐懼做決定的我們好多了。
為大家下載:
◎ 我知道如何做出充滿愛的決定,釋放掉讓恐懼驅使的感受
◎ 釋放掉批判過去的自己,理解那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 我學會不否決或壓抑自己任何一部分,知道我內在神性一直都與造物主連結是甚麼感覺
◎ 我知道我是造物主的一部份,處於平等的關係,知道如何讓我的靈魂、高我、小我合一,也知道如何與造物主合一
◎ 我知道我的每個經歷都很重要,都是在創造和擴張宇宙資料庫,我知道不斷創造是甚麼感覺
◎ 我願意回歸到愛的本質,釋放掉內在恐懼
同意的請說Yes,為大家下載。
歡迎一起進入希塔大門,探索自己的內心,以及宇宙的奧秘連結:
基礎DNA | 5/29-6/1 9:30-14:00【線上】
進階DNA | 6/5-6/8 9:30-14:00【線上】
深度挖掘 | 6/12-6/14 9:30-14:00【線上】